联盛债务危机波及甚广 揭秘“帝国”崩塌溯源(7)
未能免俗的虚荣?
但邢利斌同时也是一个煤老板,与他同时期富起来的一批人,被深深地打上了“土豪”的印记,邢利斌也同样不能免俗。
“同样都是煤老板,大家都是有钱人,别人开着宾利,你开着一辆二三十万的车,面子上也挂不住。”一位当地的煤炭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被媒体形容比较低调,但他骨子里头不低调,是想张扬的。”与邢利斌认识多年的一位人士如此表示。邢利斌在吕梁、在柳林的高调,则是众人皆知,他愿意高朋满座、愿意铺大排场。
“7000万嫁女”事件被曝光后,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然而,邢利斌的这一做法在柳林当地人眼中,并不新鲜。据了解,此前联盛集团每年的职工运动会都会请来大明星。现在在网上还能找到联盛集团职工运动会的视频,现场张灯结彩、明星助唱,更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他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是企业家,但他操的不是企业家的心。”在与邢利斌认识多年的人士的眼中,邢利斌骨子里是想寻找一个大舞台。推动联盛的加速扩张,他也只有把联盛这个蛋糕做得无限大,更多的荣誉才能往里面装,“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虚荣。”
以农业投资为例,在面对一个他并不熟悉,且投资大、回报缓慢、发展周期长的行业,邢利斌却启动了百亿工程。据联盛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块迄今已经砸进去了37亿元。
“如果那个地方不是他老家,他绝对不会搞这个项目,那么多钱砸在那个黄土地上。”在熟识他的人看来,邢利斌的农业投资就是为了回报乡亲。
“留誉镇是我老家,18个村把我选成了村主任,我就想为村里做点事情。”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邢利斌曾这样表述。
阿喀琉斯之踵
在外界看来,联盛的崛起,与邢利斌的自信和出色的活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其高中同学回忆,其在柳林上高中时就“富有理想抱负、组织领导能力突出”。
梳理邢利斌的商业发展轨迹可以看出,邢利斌组织活动能力强,而在几经沉浮并成功打造联盛帝国后,邢利斌对于自身战略眼光有着非常的自信。
“执着其实不易,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理想,而理想又源自对未来趋势和最终目标的深信不疑。”在2010年接受杂志专访时,邢利斌自认为是一个看得远的人,也认为成功的人都应该看得远。
邢利斌用这种思路打造企业,也用这种思路训练员工,他说联盛是个未来导向的企业。正是在这一阶段,他做出了一个判断,未来20年,煤炭的前景绝对没有问题,“全国性大企业成长的机会到来了,必须迅速成为强势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如何迅速成为强势品牌?如何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扩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归根于一个字,那就是钱。然而,对于邢利斌来说,钱似乎永远都不是问题。“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这一技巧,也被邢利斌谙熟于心,从其经商开始就伴随左右。
现在看来,联盛的非理性扩张,或许正是源于当时其对煤炭市场非常自信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这一技巧被过度使用,成为了邢利斌的阿喀琉斯之踵。
联盛债务围城背后:煤企转型陷困局政府引导存难题
在山西柳林,几乎一切人或物都和煤炭息息相关。无论是道路上扬起的黑色烟尘,还是被运煤车熏黑的砖墙,无不暗示着这个县城生存的命脉,似乎只有煤炭。如今煤炭行业正经历寒冬,在这样的背景下,联盛集团当前面临的状况或许只是一个缩影,那么,当地其他煤炭企业所面临的情况如何?如果需要转型,具体路径在何方?此外,与煤炭经济息息相关的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因此受到影响?《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山西联盛能源集团(以下简称联盛集团)及其董事长邢利斌的发展历程,就是柳林乃至吕梁地区民营煤炭企业的一个缩影。
在经历了煤炭行业整合和兼并重组浪潮后,吕梁的民营煤炭企业在当地的绝对数量在减少,但留存下来的单个企业规模都在扩大,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以煤为基础,整合资源、多元发展、拓展增长点等策略成为类似联盛集团这样企业的选择。
对此,煤炭市场专家李朝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因为当地民营煤企生存空间已经较小,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在考虑转型问题。不过,企业转型,资金实力又成为一大制约,“目前市场低迷,如果企业资金不足,要转型就只能把煤矿卖掉,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上,矿又不好卖。”
因此,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柳林煤企的转型已经进入了困境,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成为当地政府工作中的一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