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定调稳健略宽松 缓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压力(2)
创纪录的新增信贷
经过了2015年多次的降息降准,市场对货币环境的宽松早有预期。但1月新增信贷数据,依然吓了市场一跳。
央行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创下单月纪录新高。2015年1月,同比仅多增1531亿元。
考虑到银行放贷季节性因素、美元债务置换、积压项目集中释放等因素。这一创纪录的信贷规模,仍让不少经济学家感到惊讶。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宋宇表示,银行业可能也因为盈利压力,而改变了此前的放贷模式。地方政府暂停发债,也推动更多举借需求,转移至银行贷款和其它渠道。强劲的房贷也带动了信贷增长。
宋宇称,1月中旬召开的旨在控制信贷过快增长的央行窗口指导会议,看起来未能有效地促使商业银行有所收敛。1月月内贷款供应往往前高后低;如果央行在会上措施严厉,信贷供应本可以出现更大幅度的减速,因此市场在已知1月份前半段放贷1.7万亿元的情况下,预测全月放贷规模仅为1.9万亿元。1月份信贷供应增速可能超出了央行所认为的适宜区间。
鉴于1月信贷资金的疯狂投放,包括宋宇在内的部分市场观察者认为,央行当局可能通过更强力的管理措施加以遏制。
2月银行放贷数据有了显著收敛。3月11日,央行公布最新数据,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266亿元,同比少增2970亿元。相比1月份,2月新增信贷大幅下降。同时,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802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2.65万亿元和5807亿元。
解读2月信贷、社融双回落现象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一是季节性因素使实际工作日减少;二是春节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用于置换美元债务的人民币贷款需求回落;三是央行窗口指导。
但2月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双降,并未改变周小川提出的“稳健略宽松”格局。
温彬指出,前两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3.2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仍属偏快。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23.7%,远高于全年13%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