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境外审查趋紧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井喷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额迎来井喷,大体量交易案例集中涌现,并购标的更多的是高端制造和IT等高科技行业,并购目的地主要集中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市场。不过,继美国和澳大利亚加强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审查后,国内企业跨境并购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地——德国。

    境外审查趋紧
    境外审查趋紧

    德国也开始加强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审查。而且,伴随着企业跨境并购遭遇的政府审查风险加大,交易协议中写入反向分手费条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若安排不当,也暗藏较大风险。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更加谨慎应对。

    境外审查趋紧

    10月27日晚,德国联邦经济部确认,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中资企业对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旗下灯具业务品牌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案。3个月前,以战略投资者IDG资本牵头,包括上市公司木林森及义乌国有资本运营中心等普通合伙人组成的中国财团宣布,将以4亿欧元收购朗德万斯。

    10月24日,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宣布,德国联邦经济部已于10月21日撤回了今年9月8日授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FGC)收购该公司的批准令,将对这项交易重启评估。5月23日,FGC对爱思强发起收购要约,拟以每股6欧元收购爱思强,收购总金额约为6.7亿欧元,比过去三个月加权平均股价溢价50.7%。

    业内人士指出,两起即将完成的并购交易突然遭到德国联邦经济部的干预,意味着德国开始加强对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审查。实际上,今年美的集团在要约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集团的过程中也曾遭到德国和欧盟方面的阻力,该交易案还在推进当中。

    中国企业另一大跨境并购目的地的澳大利亚也开始加强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政府审查。两个月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中国国家电网和长江基建对“澳大利亚电网”(Ausgrid)的投资申请。

    新南威尔士州政府10月20日决定以208亿澳元的价格,将Ausgrid的50.4%股份出售给本国企业IFMInvestors和AustralianSuper,这一交易价格比此前中国公司的251亿澳元出价低43亿澳元。

    政府审查一直是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阻力。其中,在美国市场进行的跨境并购,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核通常起着关键作用。自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受CFIUS审查以来,CFIUS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中国公众视野。

    中石油、华为、三一重工等企业在美国的跨境并购因为未通过CFIUS的审查先后终止。今年以来,CFIUS更是频频成为国内企业跨境并购的拦路虎,紫光股份收购西部数据、金沙江创投收购飞利浦旗下照明业务等交易均因此而夭折。

    据伦敦投资银行GrisonsPeak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由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收紧了对外资的审查,自去年7月至今,中国买家已放弃11项大型收购,受阻交易总价值389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6个月宣布的所有交易的14%。

    “国内企业在美国的跨境并购,受到来自CFIUS的审查已习以为常,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跨境并购也开始遭到政府方面的审查,这在以往较为少见。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形成骨牌效应,引发更多政府方面的境外审查。”北京一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跨境并购井喷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和消费升级加剧,今年企业跨境并购达到历史高峰。国内企业参与全球产业整合的实力和意愿都在加强,大体量、蛇吞象式的跨境并购案例不断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并购标的所在地人士的担忧。”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国内企业跨境并购迎来井喷。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在全球跨境并购中,中国企业收购多多,已公告的并购金额达到17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032亿美元相比增长68%。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