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跨境电商火“热”的背后 国货当自强(3)

    首先,国货当自强。

    就像著名财经人士吴晓波所言:“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解决国人到海外买买买的核心办法,还是要练好内功。

    据报道,去年淘宝推出“中国质造”栏目,针对优质的国内代工企业提供电商交易平台。东莞某皮鞋代工厂的自营品牌皮鞋,仅仅三天就卖出了17000双,最畅销的一款因为销售火爆卖至断货。这说明,只要国产产品外观大方、质量过硬,市场是认可的。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代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转变发展战略,转型创建自有品牌,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其次,政府当作为。

    政府各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手段促进国产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例如,目前部分消费品标准制定、更新落后于市场,或即便有标准市场监管工作也存在缺失。政府缺位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打击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

    在这方面,我国政府这两年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方面,加紧立法制标工作,新食品安全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版儿童玩具国家标准、新版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国家标准等等一大批和消费者切身权益相关的法规标准陆续出台,另一方面,加大了执法和工作力度,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外资当反思。

    事实证明,在中国实施歧视性的定价策略,长此以往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的自身利益。如香奈儿等奢侈品品牌选择在中国降价,以缩小差价,路易威登却不为所动,中国消费者在购买一款LV手袋时,要付出比法国贵50%的代价。差异化定价导致路易威登去年在中国市场表现低迷,上半年销量下降了10%。

    当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倾向于通过代购和赴境外购买产品,这也导致渠道混乱、假货横行,最后受损的还是品牌自身。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