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火“热”的背后 国货当自强(2)
欧盟于2013年7月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玩具法规”,该《玩具安全指令》在物理、化学、电子、卫生等诸多领域从严要求,明确禁止、限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8种增加到85种,首次禁用约300种致癌、致诱变、致生殖毒性物质,迁移元素限制由以前的8种元素增加到了19种……消费者在通过跨境电商购买玩具时,无疑看中的是这些产品有着更好的质量安全保证。
值得深思的是,数据显示,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玩具百分之八十实际上都是由中国企业制造出口的,而我们消费者就像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游客一样,只不过是把自家生产的东西绕了半个地球又搬回来。
其次,同质不同样。
“工业设计”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个新鲜词。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落后。同样的产品,国产性能可能与国外产品类似,但美观程度、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就会存在差距,导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国外产品。如日本设计大师荣久设计的龟甲万酱油瓶,利用内倾的瓶嘴设计可以使倒出的酱油不会四溅,据《纽约时报》报道,其全球销量超过3亿只。
第三,同牌不同价。
很多热门跨境电商的产品,由于商家实行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导致国内外产品产生巨大差价。互联网让产品价格更透明,国人了解到在海外购买能节省更多资金,遂促生了庞大的“到国外买”的需求。以飞利浦某型电动剃须刀为例,国内商场一般售价在1200元左右,而同型号产品在美国亚马逊售价仅为80美元,如果遇到打折活动,价格更低至60美元,仅折合人民币不到400元。
如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购买该剃须刀,即使缴纳关税、运费之后,综合成本也远远低于在国内商超购买,精明的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又如著名奢侈品品牌香奈儿,在中国长期实施高于欧美市场的定价策略,其代表性的手袋,中国的价格比法国高出50%—60%。
巨大的差价导致中国消费者要么选择飞赴海外“买买买”,要么选择海淘代购。当2015年香奈儿宣布在中国大陆降价之后,一款经典款香奈儿2.55手袋价差从1.5万元缩小到1800元;LeBoy手袋价差从1.2万元缩小到1400元。差价的消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中国可以享受更好的购物体验且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去海外购买的消费人群也一落千丈。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解难题
跨境电商火“热”的背后,实质是大量购买力流失在海外,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结果。即使产品实际生产地在大陆,我们的企业也只是挣到微薄的代工费用,品牌价值、核心技术,还都掌握在别人手里。问题怎么解决?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