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效果尚未彰显 券商资管收入缩水近一成
资管新规落地已一年有余,行业的旧平衡早已打破,新格局正在形成,从券商的半年报数据中,即可见一斑。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为127.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收入138.88亿元下降8.32%。业务净收入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华泰资管、东证资管和国君资管。
在券商半年报中,资管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出现频率颇高。但转型效果尚未彰显,从已披露半年报的券商经营数据看,约半数公司的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头部券商
首提迎战银行理财子公司
尽管券商资管的整体表现不佳,但从一些半年报数据看,资管业务对头部券商的利润贡献效应正在显现。
以中信证券为例,在其各项业务中,上半年营业利润率最高的自营投资业务为61.88%,排第二的即为资管业务,营业利润率达49%。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头部券商的资管业务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头部券商纷纷为客户提供“投行+资管”的一揽子服务。即券商不仅辅导科创企业实现上市,旗下的资管部门也会借此机会为企业客户提供设立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战略配售)等服务。据Choice统计,在券商资管上半年新发的权益产品中,科创板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占多数,有近20只。
“资管业务对于券商的意义,已不只是带来业务收入而已,还可通过与其他业务协同,提升公司的整体收入。”某资管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头部券商看重科创板的增量机会。而且,头部券商拥有相对丰富和可靠的产品供给,其加速资管业务和产品的转型时,客户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在“大资管”竞争格局中,头部券商有意识地要与新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展开竞争。
如中信证券首次在其财报中表示,公司资管业务正从资金和资产两方面努力应对银行业务转型带来的挑战。具体举措包括以客户为中心,为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与私人银行差异化的投资管理服务。
日前,中基协在一篇题为《协会201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正视行业问题再塑资管行业辉煌》的文章中指出,证券期货资管业务面临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新兴资产管理机构的挑战,转型压力巨大。
中小券商
资管业务压缩成本艰难过冬
相较而言,中小券商资管部门的生存依旧比较艰难。它们多数还受困于规模大幅缩水、收入下降的寒冬之中,部分中小券商主要靠削减成本来维系资管业务的利润。
如在上半年,国元证券资管把主要精力放在压缩通道业务,而主动管理的规模并没有同期扩张。公司资管部门主要是进行人力成本的削减,反映出转型的艰难。
此外,由于通道业务膨胀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待善后,相关诉讼扎堆,也困扰着一些中小券商。如国盛资管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37%,且其担任管理人的资管计划“国盛资管神鹰102号天业股份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还可能面临被投资人追偿损失的尴尬局面。
也有券商在压缩通道业务的同时,尽力扩张主动管理规模。如华西证券上半年的定向资产管理规模同比下降16.74%,属于主动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同比增长56.76%。不过公司资管收入下滑幅度仍较大,同比减少47.49%,营业利润率同比也下降9.43个百分点。华西证券将资管业务收入大降归因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收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