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央行规范补充资本债券发行 开拓新型的资本补充工具(2)

    某大行计财办人士告诉记者,混合资本债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股和债的具体结合比较模糊。而且,因为利率太高,银行不太愿意发行;期限太长,投资者又不一定愿意买。

    资本“补血”工具扩容

    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力促银行业去通道、降杠杆,并对非标业务全面封堵。而表外回归表内,需要消耗更多资本金,这些因素导致银行急需补充资本,尤其是核心资本。Wind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银行仅二级资本债发行量就达4804亿元,优先股和可转债发行量也均超过千亿元。

    在鲁政委看来,央行此番规范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后,今年银行应该会使用较多新的资本工具去补充资本,包含转股条款的二级资本债也会很快面市。实际上,现有资本补充工具本身就存在不少瓶颈。比如,定增就不太容易实施,既要权衡市场情绪,股东方的要求也较苛刻;可转债发行时间需要8至9个月,而且后续还不一定能适时转股成功。

    “从功能上说,可转债可以补充核心资本,但是在银行发生风险时,发挥的作用并不太大。”许文兵称。除了规范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外,央行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事件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可探索发行提高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债券。

    鼓励创新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应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但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同样也意味着监管部门为银行创新资本补充工具留出了空间。不过,新型资本补充债券到底是何种形态,业内也刚开始探索和研究。

    许文兵认为,上述创新应该是指吸收损失方面条款设置的创新。比如通过对一些条款设计,创新债券的交易结构。他预计,今年各家银行会根据资本情况增加新的资本补充债券工具使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