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货币政策工具箱升级 精准化地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3)

    “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货币政策也有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是对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校正,工具箱也更加丰富。”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

    客观来说,这些新工具是在流动性创造渠道变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我国以往的流动性创造主要来自于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也倾向于使用降准降息等工具,较为简单地盯住整体经济和通胀。但从2014年开始,资本持续流出导致流动性创造渠道转向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也逐渐向精细化调控过渡,更多地依赖新型政策工具进行结构调整。

    而且,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新型工具也有助于平衡去杠杆和流动性稳定。一位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从本质上看,MLF、PSL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流动性管理工具,可以在不改变货币政策基调的基础上,更灵活地结构性调节流动性,实现去杠杆和金融稳定的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看,MLF也为宏观调控部门提供了平台,促使银行遵守宏观审慎指引,保障金融稳定。穆迪发布的报告指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是决定银行能否获得MLF的一个重要因素,银行尤其是较小型银行均有很强的动力改善MPA表现。

    MPA是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探索之一。在央行构建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中,后者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着力减缓因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正根据形势变化和调控需要不断完善MPA:2017年一季度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2018年初,1年期以内同业存单也将纳入MPA考核,后续更多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还将被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覆盖范围。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