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大数据运用迎来严管期 数据行业乱象已非管不可

    伴随着互联网+的热潮,作为行业底层大数据的应用成为了各个行业构建亭台花谢的基石,然而数据无所谓好坏,就在大数据概念红透半边天之际,大数据运用迎来严管期。近日据媒体报道已经有数家在业内颇具规模的大数据公司被监管列入调查名单。

    大数据运用迎来严管期
    大数据运用迎来严管期

    深圳警方更是在相关政策发布之后迅速出动清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窝点。今年初,工信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而近日发布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生效实施,这无疑为犹如脱缰野马一般发展的大数据行业敲响了警钟。大数据应用最多的场景莫过于金融行业,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渴望得到数据和场景以实现对风险的把控,在急进的路上也难以避免的出现纰漏,遭相关部门处罚亦不奇怪。

    年初,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发布今年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业的相关条款,被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罚款39万元。事后马上金融对此回应为拥护监管,希望行业能更为健康发展。

    而近期监管机构对数据行业忽然加强管理力度,并从法律问题解释的角度对行业进行规范,从某种角度上说,数据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了。互联网的兴盛带来的是个人行为在网络上无所遁形,而这种社交行为对于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的金融机构来说,构成了其对用户行为、个人信用等情况判断的重要因素。

    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费金融公司高管介绍,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机构可以轻易的获取到个人的任何网络行为数据,相关机构获取这部分数据后通过自己的算法模型,对个人消费者的情况进行新的梳理和定位,并决定是否为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另外随着数据融合的加深,这类金融机构数据彼此渗透,于个人消费着而言,被他人所定义的数据的交互全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并在未来影响到消费者的各个方面。对于金融公司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消费着社交消息的行为。

    近日美亚梧桐董事总经理孙万营在前海梧桐并购基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股权投资人大会上向记者表示。对于目前大数据使用的情况,原始数据的使用或者黑数据的产业链都是不被法律允许的。但是企业通过对社交数据的抓取,再应用其商业模型将数据重新整合再利用,将降低来自法律的风险。

    尽管如此,对于尤其是数据来源单一的金融类公司而言。以社交数据作为主要风控审核手段的公司来说,其风控模型的维度就比较单一,进而影响到放宽审核额度,导致企业规模受限。另外对于金融公司获取数据,在出现逾期催收时引发的,数据交由第三方催收导致的暴力催收事件。

    孙万营指出,对于这类事件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从近些年国家对于这些事件的处理态度上可见一斑。在谈及如何降低企业作恶的几率时,孙万营表示,除了企业需要坚守底线保持自律之外,对于问题的遏制可能更多的还是需要来自于政策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