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家电产品纷纷掀起涨价潮 家电提价对CPI的影响

    近期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纷纷掀起涨价潮。根据36个大中城市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数据,2017年1月份,波轮式洗衣机价格、抽油烟机价格分别同比上涨7.6%和10.3%。在家电价格上涨的影响下,1月份家用器具CPI同比跌幅由-1.4%收窄0.2个百分点至-1.2%。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家电提价潮背后的重要推手。

    而家电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引发了市场对上游向下游传导、后续CPI整体可能上涨的担忧。那么,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否会广泛传导至家电、服装等日用工业品,并大幅推高CPI呢?笔者尝试从行业集中度的角度回答这一问题。在CPI的各个分项中,家用器具、服装和交通工具都需要依赖工业生产,更有可能受到工业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家电产品纷纷掀起涨价潮
    家电产品纷纷掀起涨价潮

    因此,笔者将主要考察家电、纺织和汽车制造行业。历史数据显示,原材料价格是影响家电、纺织品和汽车成本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家电制造业成本走势与钢价、铜价和聚丙烯价格走势较为一致。汽车制造业成本走势与钢价走势相关、化纤织造业成本走势与PTA价格走势接近,而棉纺织业成本走势与棉花价格走势相似。

    然而,如果我们将消费品成本替换为消费品价格,观察原材料价格和消费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却会发现不同的现象。在家电和汽车行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往往能带来产品价格的提高。近期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同比上涨就引起了家电和汽车(这里用交通工具CPI来衡量)价格同比增速的上升。

    然而,面对着PTA价格和棉花价格的快速走高,家纺价格和服装CPI却未出现明显的上涨。结合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在2013年后,家纺和服装价格同比增速始终相对平稳,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没有明显反应。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很可能是因为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不同。

    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企业更具有定价权,能够根据成本变化调整价格。而在集中度低的行业中,企业缺乏议价能力,导致生产成本向产品价格传导不畅。以家电行业为例,在空调市场中,前三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2%,其中第一大企业格力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7%,呈现出市场高度集中的特点。

    在洗衣机市场中,海尔和美的两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4%。汽车行业中前三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7%。相比之下,床上用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2014年,床上套件市场中,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4%。被子市场中,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9%。

    综上,原材料成本向产品价格的传导是不完全的。市场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原材料成本向产品价格的传导效率。这使得钢铁、铜、化学材料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更多地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家电行业体现了出来。根据上文中的分析,判断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消费品工业的产品价格、以至CPI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是影响传导效率的很重要因素。

    考虑到服装价格变化对原材料成本较不敏感,在CPI篮子中,主要有两个类即交通工具和家用器具,其价格更可能随工业原材料价格而上涨。根据我们的估算,家用器具和交通工具在CPI篮子中的权重分别为4.2%和4.6%。自2011年发布CPI细分项的环比数据以来,家用器具的月环比涨幅很少超过0.2%,环比持续上涨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

    2011年3月至8月,家用器具CPI环比连续上涨6个月,且环比涨幅较高。假设目前家用器具CPI环比走势与2011年3月至8月相似,2017年第一季度家用器具CPI同比可能在-0.8%左右,较2016年第四季度的-1.5%提高0.7个百分点,带动CPI同比涨幅提高约0.03个百分点。

    2011年以来,交通工具的月环比涨幅很少超过0.1%,环比上涨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1个月到2个月。假设交通工具CPI在2月和3月都保持0.1%的环比涨幅,2017年一季度交通工具CPI同比可能在-1.1%左右,较2016年第四季度的-1.5%提高0.4个百分点,带动CPI同比涨幅上升约0.0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如家电和汽车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然而,这种上涨对CPI的影响相对有限。即使第一季度家用器具和交通工具价格环比涨幅与历史高位相近,也仅能带动CPI同比涨幅提高约0.05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原材料价格驱动消费品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现象,对CPI的抬升较为有限,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