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 网络电信诈骗案带来的启示

    临近春节,犯罪分子又盯上了大家的钱包。各种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一不留心,就有可能落入圈套蒙受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速度似乎成为衡量一种支付方式好坏的唯一标准,安不安全、发现问题能不能及时追回资金则往往被人们忽视。

    支付方式愈来愈便捷的同时,也被一些犯罪分子所利用。尤其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潜在受害人群。在电信诈骗多发的当下,我们的钱包需要监管部门、银行和支付机构以及我们自己共同保护。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从加强账户实名制、阻断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资金转移的主要通道、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诸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ATM转账24小时后到账、强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等。

    一系列新规对震慑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积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诈骗分子的技术也在升级,监管部门及银行等应利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管理,加强对诈骗分子不法行为的监控,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防范越到位,电信诈骗的成功率也就越低。一些诈骗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其根源是部分消费者防范意识不足。

    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建立金融消费者教育机制尤为重要。比如在基础教育中加入相关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又如通过动漫等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金融知识等。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也将在防范电信诈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诈骗分子实施的精准诈骗,敲响了数据安全的警钟。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给消费者资金安全带来威胁,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会造成损失。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

    因此,数据获取的合法、数据使用的合法、数据存储的安全和数据传输的安全等,都需要高度重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电信技术发展较早较快的美国,电信诈骗却得到有效遏制,关键在于其法律体系完善且社会信用体系较为健全。这就提高了电信诈骗的违法成本——一旦被发现将面临较为严厉的处罚,并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因此,减少电信诈骗的发生,还需要加快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个人来说,在寄希望于监管完善、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应多留个心眼,对于可疑的电话、短信和链接等不轻信,把好钱包“保卫战”的第一道关口。近段时间以来,金融机构成功阻止一系列电信诈骗,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成功撤销电信诈骗ATM转账、拒绝异常开户、堵截冒名开户以及防范新型诈骗,等等。现将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提供给读者,以供警戒。

    2016年12月1日,邮政储蓄银行来宾市分行中南路北支行为一位高龄客户黄某某办理卡申请业务,支行柜员鉴于客户年纪较大,建议为其办理一本存折,但客户坚决要办卡并声称用于转账交易,这引起柜员的注意。在谈话中了解到,客户办卡转账是为了购买药材,当问其对方信息及电话号码的来源时,客户沉默不语。

    柜员立即将此异常情况告知给当班主管,两人对客户进行再三劝阻,但客户执意选择开户。鉴于客户年纪已有77岁高龄,当时情绪也较为激动,贸然拒绝为其开户可能会引起客户身体上的不适,于是为其办理开户业务。考虑到客户被骗的概率极大,于是引导客户到ATM进行转账600元,为客户争取一点时间,以防上当被骗。

    次日,客户意识到自己被骗,急匆匆进入网点咨询撤销转账事宜。柜员了解事情缘由,于是引导客户在柜台办理ATM转账撤销交易,及时保护了客户的资金安全。近期,有诈骗分子利用银行ATM无卡存现功能,且实时到账,开始将诈骗方式由ATM转账改为ATM无卡存现。

    2016年12月3日,工商银行山东省临沂蒙阴支行营业部报告,支行营业部堵截一起无卡存款电信诈骗。一客户在诈骗分子电话诱骗下,通过网点自助设备将卡中款项全部取出,并准备进行无卡存款。由于客户使用老式诺基亚手机,话筒声音很大,恰好被旁边的大堂经理听见“千万不要告诉工作人员”这句话。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