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内地电影票房退潮 电影基金管理回归理性

    从4、5月份的传统淡季,到暑期票房“零增长”,再到同比大跌15%的国庆档,以及史诗巨制的《我的战争》意外“爆冷”,电影票房退潮,让这一最早来自市场一线的揣测,一步步变为电影基金管理人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过去几年,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热钱,也应运而生了数十家或专业或业余的电影基金。

    电影票房退潮
    电影票房退潮

    但到了2016年,当票补渐渐退潮,叠加观众审美疲劳,“大片扎堆”却未能换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抓质量、降预算,不再用美元核定特效预算。”一位电影基金管理人说。在电影票房退潮后,渐渐回归理性的投资方不得不降低预算、严控成本,即便是手握超级IP的片方。

    电影票房退潮

    在电影投资人一片揪心等待中,2016年第三个票房强档国庆档交了一份并不能让人满意的答卷。内地市场在七天假期内共产出15.86亿,较去年同期收入的18.63亿大跌近15%。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国庆假期不但总票房缩水,假期内连续七天的单日大盘都在下跌,且缩水幅度逐日扩大,从黄金周首日较去年“十一”缩水3340万,到10月7日同比缩水幅度已扩大到5600多万,电影票房退潮。

    国庆档电影票房退潮、意外爆冷并不偶然,此前落幕的暑期档已让市场感到丝丝寒意。在上映38天后,由超级IP打造的电影《盗墓笔记》才终于突破了10亿元,最终该片的票房定格在10.04亿元。而这一成绩,已是春节档后的国产票房冠军,也是暑期档五部保底发行的影片中唯一勉强保底成功的一部。

    电影票房退潮的信号最早来自二季度。今年4月、5月两个月的票房分别为31.1亿元和31.4亿元,甚至不如春节档一部《美人鱼》的票房收入高,而《叶问3》“偷票房”的丑闻,也给电影市场蒙上一层阴影。于是,不少聪明的资本方主动避开二季度,将档期延后至“暑期档”、“中秋档”以及“十一档”,但资本密集、大片扎堆的结果,也让不少影片难逃院线“几日游”的现实。

    在多位电影投资人看来,本来今年国庆档影片阵容并不差,电影票房退潮,票房不及往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临时撤档,这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整个档期的票房潜力。“今年电影市场非常低迷,很多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与原来的预期差距非常大,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两三成。”星光国际传媒集团总裁宋光成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片扎堆上映,大量分流了观众。

    微影时代CEO林宁认为,这与国际市场放缓的步调大致趋同,2016年属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小年”,好多知名导演都没有新作品,同时老IP的序列开发也到了强弩之末。毕竟,真正的好作品需要沉淀,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出来的。“这两年一定会出现导演荒、艺人荒,因为市场起来了,但是创作能力、生产力这一块却并没有储备够。”林宁大胆断言。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很多网剧培养了很多导演,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做东西。谈及电影票房退潮的原因,伟德福思的冯湘薇认为,一方面票补力度减弱,三、四线城市群众观影习惯尚未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内容粗糙,演员薪酬高涨,制作费三分之二都给了明星,很难保证内容品质。但究其原因是,去年形势太好,很多热钱涌入,而专业编剧、导演、制片人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工业化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