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国经济或在2018年再次探底 增速或降至6.5%(6)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清楚地表明: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克服,并实现可持续的动态稳定。改革、增长和稳定三者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恰恰相反,正确选择改革方向和优先领域并积极推进这些改革,既可直接达到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又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虽然与国内外需求下降有关,但主要是前些年为追求高速度导致大量过剩产能,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不高,加上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资本回报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目前,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缺口不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潜在增长率。因此,能提高生产要素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改革,应该放在改革日程的优先位置。当前,就应该把国企改革和处置僵尸企业放在优先位置。

    今年以来,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M1和M2增速差持续扩大,引起了中国进入流动性陷阱的争论。M1由流通中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组成,对应着即期购买力,因此M1增速提高通常被视为经济景气状况好转的最重要指标。但近期M1快速增长却反映的是企业持有大量货币,不去进行生产和实业投资,反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人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我国可能出现了流动性陷阱。我认为我国尚未出现流动性陷阱,而是出现了国企改革陷阱。

    从存款企业的结构看,由于金融机构80%左右的信贷资金给了国有企业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M1中的机构活期存款主要是国有企业、平台公司、房地产的存款,这些企业的大量活期存款还需要付出利差成本,其目的就是为防止资金链断裂,维持一个好看的信用形象,从而可以不断地加杠杆融资维持生存。目前,在债务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中出现了“债多不愁”现象,这些企业通常与国有银行一样,并不惧怕债务增加带来破产风险。

    现阶段,国有企业也缺乏改善经营的激励机制,国企和平台公司看似太平,实则依靠债务扩张维持,做得越大代价就越大,问题也越大。因此,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彻底清除僵尸企业,这样,部分被占用的资金将被释放,全社会融资成本就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益会因此提高,投资积极性将会被激发。

    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推进股权改革。国企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企不积极进行股权结构改革,整天去弄董事会、监事会等各种管理企业的“会”,没有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企业不可能有效益和效率。要按照《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要求,在电力、电信、民航、军工、石化等领域推出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示范,选择几家央企,在母公司或者上市的二级公司进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时,选择一些大企业的子公司,推出力度比较大的、以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明确公开地给出股票价格上的优惠。很多国家在管理层或者员工购买本企业股份的时候,都有一定的优惠,只要公开透明,定价合理就可以。管理层和员工购股资金可用于补充社会养老保险。同时,要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加快兼并重组并实施债转股,企业价值应该以市场公允价值而不是企业的总资产或净资产计算。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