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堰塞湖”重回高位 新股积压再创新高

    IPO“堰塞湖”一直是困扰监管层的难题,历任证监会主席从郭树清到肖钢都曾积极求解。如今,化解积压企业的重任,又落在刘士余肩上。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6月2日IPO受理首发企业达801家,而上一次排队企业数量达到800家,要追溯到2012年11月。

    堰塞湖重回高位
    堰塞湖重回高位

    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积压再创新高,股市的融资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对监管层而言,现在处于两难抉择,不加快发行,积压会越来越多,但如果加快发行,当前脆弱的市场重心很可能继续下移。”北京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师称,对企业而言同样也是两难,要么继续遥遥无期地排队,要么承担高昂的沉没成本寻求其他渠道。“不到万不得已,企业不会主动撤回。”

    新股积压对改革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其方向无疑是减少审批、加强监管,让企业更顺畅地发行上市。但一般而言,因为大量的企业积压,使得一旦大规模放开发行,造成的“抽血效应”很可能令二级市场流动性紧张。

    目前业内对上述一推论存在争议,放开发行是否如此可怕,各方莫衷一是。不过,监管层依然投鼠忌器,令改革举步维艰。

    回顾IPO“堰塞湖”历史,2012年11月15日,证监会公布排队企业总数达到798家。与此同时,监管层启动了历时最长的一次IPO暂停。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四方奔走调研,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探讨市场热点。面对愈演愈烈的IPO堰塞湖,当时有机构建言,应发展“新三板”化解A股IPO压力。

    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化解企业的融资需求,成为证监会一直延续的政策导向。2013年以来,新三板经历大扩容、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分流企业上市压力。彼时,证监会开始反复表态,支持企业到境外上市。事实上,在境内IPO暂停期间,确实形成一波境外上市的风潮,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港交所都成为中国企业的优选交易所。

    经过一年多IPO暂停之后,监管层对化解“堰塞湖”信心倍增。2013年12月,监管层内部以及与券商进行多次交流,在会议中传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甚至有监管层人士提出要将在审的700多家企业一年内解决完,同时考虑不再人为控制上市节奏。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