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手机“补卡截码”诈骗 运营商补卡环节疏漏频出

近日,手机诈骗问题的曝光度持续提升。先是在4月底,有媒体报道称,调查显示超四成诈骗短信来自170号段,工信部已要求虚拟运营商在1个月内补齐电话号码实名登记信息。紧接着到5月初,空姐张馨予自称遭遇“补卡截码”诈骗,犯罪嫌疑人持张馨予临时身份证补办电话卡,导致其损失15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又先后曝光多起类似案例。

手机补卡截码诈骗
手机补卡截码诈骗

另据记者了解,国内一家主流电信运营商将因涉及补卡诈骗而坐上被告席,该案今日(5月20日)将在上海开庭。此外,截至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有正在诉讼阶段的相关案例,而包括空姐张馨予在内的两名受害人也在准备针对中国电信的诉讼。对于被追责的情况及诉讼进展,记者向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方面发送采访函件,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补卡诈骗中,电信运营商作为核实补卡者身份的“第一道防线”,成为用户追责的第一目标。对此,中闻律师事务所互联网法律部执行主任王维维认为,不论是临时身份证、伪造身份证还是真实身份证,运营商如果没有尽到核实义务,都应当负担主要民事责任。但在动辄一两年的诉讼中,受害人的维权过程并不轻松。

运营商补卡环节疏漏频出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95.5%,可谓是人手一部。

与此同时,手机SIM卡越来越多地承载着用户的资金消费功能。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用手机消费和管理资金已经成为常态。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无卡消费,手机验证码在消费和转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身份识别工具。

不法分子也正是看到了无卡支付大潮和手机卡安全薄弱之间的空子,将诈骗的目标逐渐从用户通信费转向了用户的银行存款甚至便利的信用贷款。在记者的调查中,不法分子将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受害人银行卡资金转走都有“成功案例”,甚至有不法分子以用户身份,通过手机申请多张银行卡的预借现金业务。

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运营商就在补卡环节疏漏频出。但时至今日,在手机实名制逐步落实的背景下,这种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受害人王某告诉记者,其手机号被补卡后,犯罪嫌疑人借此办理了两家银行的预借现金贷款服务,合计金额近40万元被转账至其另一张储蓄卡,因为王某及时冻结了该储蓄卡,最终损失控制在了约7万元。

一位仍在诉讼阶段的补卡诈骗受害人更是告诉记者,据其获得的营业厅监控录像,不法分子甚至没有使用假证件,而只是通过“搭讪”套近乎就完成了补卡。不过,这一点并未获得涉案运营商的证实和回应。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