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理财产品应证监会监管
在3月23日举办的亚洲博鳌论坛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财经-诺远”主题早餐会上表达了对金融监管机制调整的新看法。吴晓灵认为,规范财富管理市场是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制度基础,而当前针对财富管理市场的“分割监管”,却存在着标准难以统一、产品属性缺乏从属法律关系等问题。
现阶段,我国由持牌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资管、期货资管、保险资管、信托计划等多类型,而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归银监会监管,券商、基金、期货产品由证监会监管,而保险资管则由保监会负责。
吴晓灵表示,不同监管机构对应监管的理财产品理论上都应属于投资基金,并划归为由证监会监管,并以区分公募、私募的方式进行统一监管。
“各种资金来就其本质来说凡是把别人的钱集合在一起的就是投资基金,就应该证监会统一监管”,吴晓灵指出,“而我们现在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段监管,这种情况光是交流信息,想把它三会合在一起然后来加强信息沟通是不管用的,它三个局照样打架,所以必须在同样的产品关系上要有同一个单位来监管。”
吴晓灵会上指出,正是理财产品的风格监管,从一定程度上埋藏了市场风险,并诱发了2015年资本市场的波动。
“理财产品的分割监管会掩盖金融风险和杠杆程度,埋藏市场风险,2015年股市波动其中一个原因是无序的杠杆配资,助推了股指的上扬,也造成了股市的迅速下跌。”吴晓灵表示。“分割的理财产品监管难看到市场的真实风险,难以实现承受能力的匹配。集资方经过几个管道之后根本不知道基础产品是什么,那你的基础产品不清楚,你怎么让投资人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好呢?”
会上,吴晓灵还以美国万能险举例,解释为何不同门类的理财产品应该由证监会统一监管。
“美国的寿险公司做万能险证监会批,保险公司归各州的保监会管,但是你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投资帐户要到证监会去注册,证监会管。”吴晓灵表示,“信托财产是独立的,你成立一个资产管理部到证监会领牌照,然后你可以发公募产品,这就是牌照制管理。”
而现阶段,不同门类资管产品统一监管的难度,仍然在于各部门间的权力划分难于协调。
”银行理财产品其本质就是个公募基金,但是它的门槛就是五万元和十万元,它的投资标的就可以有一些非标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不愿意承认是基金,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监管当局怕它承认是一个基金之后,监管权被证监会拿走了“,吴晓灵表示,”而作为业界所有的银行都不愿意承认它是一个基金,因为它们发银行理财产品非常方便,只要备案就可以,设计就可以出来了,而且设计是非常灵活的,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
”如果到了证监会手里,按照证监会的审批办法,那它一年发不出几支基金,所以监管的繁琐和监管权的争夺使使得这个问题到现在都不能解决“,吴晓灵指出,”因而我认为要它承认是一个投资基金,但是我们要改一下投资基金的品种设计和它的发行管理办法。“
吴晓灵同时认为,在统一财富管理行业监管标准的同时,应当对资产端适当放开,同时强化产品信息的公开透明。
“你把资产端放开了,在资金端就要对客户的要求再稍微高一点,因为是公募发行,所以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公开透明,”吴晓灵说,“而这个信息公开透明的时候,如果要是说的一单一单的审是不好的,那大体上同样结构的产品做投资基金数量储架发行,提高公募基金发行效率,规范银行理财产品,把发行的主导权给到资产管理机构,把信息公开透明然后让投资者来自主决定是否来投,自担风险,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财富市场的乱象还是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