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难敌A股“寒流” 清盘压力再袭公私募
遭遇年初以来A股市场的“寒流”袭击,无论是公私募基金都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不少私募再次逼近清盘线,而公募基金虽然不存在因业绩清盘的压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基金因为规模缩水而徘徊在5000万元的门槛上下。
私募清盘压力大
2016年以来的急剧调整让一些仓位较高的私募措手不及,几乎直接抹去了去年“深秋行情”中的战果,部分私募的单位净值甚至已经再度逼近或击穿业内传统意义上的清盘止损线。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1月25日,纳入统计的5510只2016年之后更新过净值的股票策略私募中,有647只基金净值已跌破0.8元,其中有318只私募基金净值跌破0.7元。
1月26日,市场再度大跌,上证综指下跌6.42%,创业板指数下跌7.63%,中小板指数下跌6.75%,两市再现千股跌停;27日市场探底企稳,但沪深综指仍收阴。业内人士预估,尽管私募操作较为灵活,一些私募更是在开年第一周就果断降低仓位,但随着市场下挫程度的继续扩大,以及市场交易量的萎缩,预计“受伤”的私募数目还会增多。
因此,一些私募不得不谨慎操作,大幅减仓甚至清仓,避免净值进一步下跌或触及清盘线。与此同时,一些面临清盘的私募基金也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修改合同,通过调低甚至取消“清盘线”的方式来保障产品存续,近期市场的大跌使这一现象再度集中出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清盘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清盘止损等外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私募基金的风控短板;另一方面,“清盘线”也导致基金经理操作变形、踩错节奏,同时容易助涨助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迷你”公募常态化
私募基金清盘主要是因为业绩压力,而公募基金则面临着规模缩水所带来的困扰。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随着“迷你基金”种种弊病的渐次暴露,基金行业也逐步接受了对于规模过小的基金采取转型、合并乃至清盘的方式进行处理。数据显示,2015年已有20多只迷你基金清盘或正进入清盘程序,其中几乎囊括了所有公募基金的品种类别。
这一趋势在2016年可能仍将延续。海通证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在纳入统计的2500余只基金中,资产管理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有150多只。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基金发行数目的增多,单只基金“迷你化”的趋势正在延续,市场对于“迷你基金”已经觉得稀松平常。2016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不少基金净值不断缩水,再考虑到投资者赎回因素,实际处在警戒线以下的基金数目可能更多。由于维持“迷你基金”运作耗费基金公司大量资源,同时因难以实现规模优势,固定的费用支出严重侵蚀基金收益,对基金公司和持有人可谓是“双输”局面,预计2016年可能还会有一些基金选择主动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