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石化回应500亿搬迁费:目前尚未形成定论(3)

    “石化围城”还是“城围石化”?

    高桥石化整体对于搬迁计划背后,引起更深层次的话题便是——“石化围城”还是“城围石化”的讨论。就此事,本报11月9日前一稿也刊出一类似中石化官方微信号“石化黑板报”的《高桥若搬迁,必是为城市,更为市民——兼评中石化求500亿补偿高不高》一文。

    按上文内容,里面对上述问题也做出更多解释。“地理位置的远近是普遍的导火索。也因为地理位置的敏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一种‘原罪’”。

    “石化黑板报”称,不用纠葛于到底是“石化围城”还是“城围石化”,因为原因很明确——早在建厂的年代,高桥是远离人群的荒滩。只是后来城市长大了,扩张了,发展了,工厂被“包”进了城区里。小黑板确定,是“城围石化”,不是“石化围城”。若高桥石化要搬迁,“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政策性搬迁。”

    “石化黑板报”发文称,“‘搬’字,对高桥石化意味着要另起炉灶、建一个全新的最先进的绿色环保型石化厂,要安置好那几千名默默奉献的员工,许多在此地工作生活几十年的员工要背井离乡,还有在这里工作奉献了一辈子的退休工人要含泪离开。”

    对于搬,高桥石化似乎对“委屈”一词有更深的理解。“国有企业也是全国人民的企业,炒作搬或不搬,放大500亿元补偿高或不高,没什么意义。退一步讲,姑且不论500亿元,中石化和当地政府谈成什么样也不说,若搬,那也是为了城市,为了市民。”

    对此,卓创资讯化工行业分析师高健分析称,“对于企业而言,之所以选择搬迁,应该更多还是从国家、为民众考虑的层面着想,带有一定的‘迫不得已’。所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讨价还价’是正常的。”

    上述谈及的政策性搬迁背后,记者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眼下,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进展,多个城市陆续上演“化工围城”现象,就此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一些深处“闹市”的炼油厂、化工厂以及其他污染企业搬迁呼声越来越高。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