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斯的小米神话终结 小米下滑到第二名(3)
国内的竞争对手跑到国外也没甩开,对于这样的小米来说,即使从谷歌挖来雨果·巴拉和JaiMani,可能是无济于事了。
高端市场乏力
小米产品线布局过于单一,“为发烧而生”的新鲜体验过去之后,很难形成用户粘性群体。
从产品布局来看,以华为为例,其在599元-3699元价位段,均有“爆款”产品:3000-4000元价位段的Mate系列,2000-3000元价位段的P系列,1000-2000元价位段的荣耀系列,1000元以下价位段的荣耀畅玩系列等,均有不错的销量。
而在小米的产品布局中,四个产品线红米、红米Note、小米、小米Note价位覆盖599-2299元之间。按当前的产品线来看,形成较大的销量突破比较困难。价格超过3000元的小米Note顶配版本,象征意义更是大于预计销量。
拿一个典型的价位段进行分析。3000-4000元价位段,小米几乎没有产品上榜,华为在此价位段的份额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第一,超过苹果和三星。从产品多样化角度来看,小米被华为碾压也不是没有道理。
小米的这一境遇和诺基亚2012年失去霸主地位时尤为相似。转向WindowsPhone平台加速了Symbian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趋势,迫使诺基亚通过下调价格吸引用户,从而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面临严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