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国的实业为何最终会逐渐消失?(3)

    五是会海难填。有部分同志认为,只有开会才能贯彻上级指示,会议开得规模大、级别高,才是“领导重视”。由于会议多,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决议,就顾不上抓落实,开会就成了形式,就成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由各级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少于一亿个,每天30万个,仅会议差旅费每年就达500亿元之多。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这种压力还不明显,当经济减速的时候,财政压力显现,就会变相推动税负比例的上升。我们看到,日本俄罗斯都在减轻企业的税赋,但中国很难减税,这是国家管理效率的差别。

    另外,经济越下行,中国政府就会将紧缺的生产要素越向国企倾斜。

    国企作为中国长子势必挤压私人企业的生存,可私人企业一般从事的是制造业,压力就会加大。国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电力、能源、基础材料、水、土地等),会依靠垄断的优势严重地挤压下游。而这也使得中国实业连最后的止渴之鸩都要少一点。

    这是从产品过剩到产品短缺的过渡过程。国家管理水平低、货币滥发不断加高企业的成本,国内外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这是商品短缺的原因。如松说,在这样的周期,只有从事商业才是机会,前些年中国全民房地产,实际上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抗战胜利前后的六七年,出现一个完全可以和前些年的全民皆房地产想比拟的时代,就是全民皆商,原因也就是如此。

    在如今绚烂的楼市、股市泡沫下,未来中国的实业的消失之路却悄悄地走得如此清晰可见。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