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3省份欲申建自贸区 热闹背后隐现认识偏差
自贸区成为近期热点,多地也在积极上报自贸区方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受邀参与了一些地方自贸区方案的调研,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对自贸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建议国务院出台关于自贸区的总体战略布局以及申请标准。
建自贸区不是圈地要政策
NBD:您如何看目前全国多地想建自贸区的热潮?
邢厚媛:全国很多地方非常踊跃地要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件好事,说明十八大提出的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表述深得人心,也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到现在这个阶段的确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多地踊跃申请自贸区,也有各自的客观原因。我国幅员辽阔,无论从纬度上看,还是从经度上看,差异都很大,的确有必要结合各地不同的特点,来利用自贸区这样的平台,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所以,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全国都去上海考察学习。但上海自贸区这28.78平方公里的面积,不能代表所有产业,即便成功了,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也是有限的。仅有一个上海自贸区是不够的,一定需要更多的自贸区。
NBD:各地对自贸区的认识是不是不一样?
邢厚媛:是的,各地对自贸区的认识可能不太一样,有些我认为不太科学。
自贸区的内涵是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而不是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更多的是制度红利,而不是政策红利。这一轮改革不是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是在市场准入、审批、管理方面,给予入驻企业更多便利,让企业有更多自由,所以叫自由贸易区。
但有些地方不是这样理解的,而是觉得自贸区是新一轮圈地,圈地以后还有优惠政策,然后用政策红利推动地方发展。这种认识有误区,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面对蜂拥而起的自贸区热,我个人认为,在不打击地方热情的前提下,中央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战略部署,就是要把设立自贸区的大政方针、原则、布局说清楚。比如,在全国到底要建多少个自贸区,每个自贸区代表什么。
中央给上海自贸区试验的时间是3年,3年以后,如果其他地方的自贸区都发展起来,上海自贸区可能就没有先进性了,它还要不要提升?这些问题应该由中央做好统一部署以后,再根据地方诉求,决定批谁不批谁,批多少,各自试验什么。
上海自贸区主要试验的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服务业的开放,也包括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其他自贸区要试验什么?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准确部署和整体布局。
NBD:您的意思是现在缺一个整体的自贸区方案?
邢厚媛:是的,缺一个整体的全国自贸区的战略布局。
NBD: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邢厚媛:是的,“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意味着有序,但什么才是“序”?我觉得缺少标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