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高管疯狂减持 海康威视龚虹嘉单日套现5.51亿元

    随着部分上市公司年报以及一季报披露完成,这些公司的高管们也正式迎来了久违的交易时间窗口。而根据沪深两大交易所网站披露的数据,相比部分上市公司高管违规操作,更多的上市公司高管们选择在定期报告披露一结束就开始了大肆减持的甩卖行为。

    高管疯狂减持
    高管疯狂减持

    海康威视龚虹嘉套现5.51亿元

    众所周知,提及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情况没有人能超越管理运营的高管。但是根据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在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以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不得买卖自家公司股票。

    为此不少上市公司高管们选择在定期报告披露之后进行减持。深交所网站披露数据显示,海康威视(002415.SZ)董事、第一大流通股股东龚虹嘉以单日减持1500万股成为个人减持力度最大的代表。

    4月23日,龚虹嘉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了1520万股,按照其减持的每股36.28元计算,其套现金额达到惊人的5.51亿元。海康威视一季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龚虹嘉共计持有4.42亿股占比22.01%,其中流通股1.1亿股。按此计算龚虹嘉此次减持了其流通股份的13.64%。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数据发现,龚虹嘉此次的减持可谓精准。受市场对于其2012年及今年一季度业绩的良好预期影响,海康威视股价于今年3月22日创出每股40.47元的年内新高。而在过了交易限制窗口之后,龚虹嘉无疑成功在高点实现减持套现。与此同时,海康威视的第四大流通股股东新疆普康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也于当日减持了608.13万股。

    兴民钢圈(002355.SZ)六位高管则在一日内减持高达1567万股。4月22日,兴民钢圈发布了其一季报称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67.7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18.79万元增长55.77%。并同时表示受到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及公司新开市场等影响,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增长10%~60%。随后的4月23日,兴民钢圈的六位高管就开始疯狂套现。其中总经理姜开学及其妹姜开云减持300万股;董事梁美玲及其家人减持515.60万股,外加董秘崔积和跟另外两位高管,共计减持股份数量达到1567.52万股,套现金额9969.43万元。

    顶风作案大有人在

    与上述高管们稍加忍耐并凭借着良好的业绩报告成功在高点减持相比,同样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显得过于急躁,在交易所规定的不可交易时间内顶风作案。

    今年2月20日,辉煌科技(002296.SZ)高管胡江平、监事李翀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200万股、60万股股票。而在7日后,也就是2月27日,辉煌科技发布了2012年度业绩快报。年报显示,2012年末胡江平、李翀分别持有辉煌科技8.39%、3.74%的股票。而随后的年报显示辉煌科技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达到81.02%。

    中科电气(300035.SZ)副总经理谢建国则同样精准减持而触碰了交易所规定的时间窗口红线。资料显示,3月28日,谢建国以13.85元/股的价格,通过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了1210股公司股份。减持之后,谢建国还持有3630股。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是其首次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按照“董监高每年减持数量不得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这一规定,谢建国几乎已经到了所能减持的上限。

    但是谢建国的减持从市场走势来看可谓精准。在减持之前中科电气连续发布了重大合同公告和2012年一季度业绩大增的预告,股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之中,就在其减持的3月28日(也是一季报业绩预告当日)当日股价创下每股14.30元的年内新高。而随后的4月20日中科电气披露其2012年年报以及今年的一季报。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在已经在深交所平台披露了定期报告披露日期之后仍然减持可谓顶风作案的典型。

    *ST生化(000403.SZ)4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阎鸿于4月9日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减持其所持有公司股票2000股,交易均价为每股17.25元,交易金额3.45万元。随后公司表示由于涉及违规减持股票,决定对阎鸿处以3500元的经济处罚。

    “上市公司董监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利用内幕信息优势,获取或输送利益的主要手段而饱受市场诟病。而这,又恰恰是市场与生俱来的顽症,也是损害证券市场形象、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痼疾。”上海文勋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证券独立观察人士吴鹏对记者表示,“但是目前通常的处罚方式都是将获益部分罚归上市公司,而没有并行的其他处罚手段,造成违规者普遍存有侥幸心理,因为在他们看来违规成本很低。”

    “对于相关人员窗口期前集中持续买入而定期报告、业绩预快报出现重大利好或者窗口期前集中持续买入而定期报告、业绩预快报出现重大亏损的情况,监管机构应履行必要的核查手续并公布核查以及或有的处理结果。对于在窗口期外已有定论的内幕信息核查应建立监管制度和自律措施,以避免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吴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