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现有重疾险陆续停售 新产品将排队上市

    这几天大盘真好,让人春心荡漾的,风里都是牛的味道。都说投资要长期,复利出奇迹,这话没错。可是有点禁不住细想,巴菲特的大部分财富都是50岁以后赚的,就是复利的力量。

    保险
    保险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就是巴菲特能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稳健的年化收益,完成了积累好本金的工作之后,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亏损。复利就是这样的,前面几十年都在积累,力量在后面才会爆发。万一前几十年积累的都不错,到了要实现指数级增长的那一年,亏了50%......

    哪怕这是人生中唯一一次回撤,也基本能宣告此生财富自由无望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有了钱再没了,比从来没有过要痛苦一万倍。

    算笔小账,如果5年前你拿出50万来投资股票,年化收益做到了20%,并且稳定地保持了5年,赚了钱就存起来。一直用这50万炒,5年过后,手里的钱变成了100万。很厉害了!

    可是很不巧,这个时候,生了场病。股票炒不了了,工作也没法干了。肯定是得先治病,治疗费用、康复费用,七七八八加在一起,赚到手的50万,恐怕是剩不下什么的。家人可能还需要暂停工作来照顾你,那50万本金,可能也得拿出来用了。5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本金还没了。

    嗑着瓜子、聊着天,随便举个这样的例子,看着夸张吧?真没瞎说。像脑溢血、癌症这种病,在我们大陆治的话,平均治疗费用就是50万。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金刚不坏。

    今年年初那轮疫情,吓死人了。好在我们国家国力强大,治疗费国家出了,这病要是让自己掏钱,完蛋了,很多感染的患者都得破产了。

    保险公司特别会做焦虑营销,每到遇见点什么事儿,都会跑出来做赠险。其实赠的那玩意儿,对普通人来说,有没有也就是那样。可这个新冠意外险对医护人员来说,确实是挺有用的。李文亮医生的家人,应该是拿到了网传的上千万保险金赔付。

    疫情之后好多人都开始研究怎么买保险了,大灾大难总是有大脑清新剂的作用。节奏慢下来,平时想不到的有空想了,平时看不到的极端情况,也有机会看了。想多了、看多了,就明白自己应该未雨绸缪。

    重疾险是我们普通人家,需要买的基础保险里面最贵的那种。好巧不巧的是,疫情过后,保险行业协会就跟中国医师协会开始研究“重大疾病定义”修订的事了。

    3月份发一份征求意见稿,6月份出第二版,7月1日暂停征求意见。预计现有的重疾产品会陆续停售,新产品也会排队上市。

    这次调整的结果就是——像轻度甲状腺癌的赔付比例,从100%降到30%、三种高发轻症赔付比例调低了,这些对我们确实不像原来那么友好。

    落地之后,现在市场上的重疾险得出现一波停售。虽然产品停售这事儿,是保险公司炒作、用来刺激销售的一个常用套路,但这回不是。这回是上面压下来的,真格的。

    老产品的优势就是——能占点保险公司的便宜。像轻度甲状腺这种病,一般治疗费用也就2、3万的意思,按原来的定义算重疾,就能赔100%保额。就是你买了几十万的保额,就赔几十万,但以后不行了。现在市场上那些重疾险没开始停售之前,还都能赶上末班车。

    重疾险挺贵的,几千块钱起步,有钱人的选择很多,买很多保额,那保费就会上不封顶,普通人肯定不能这么买。

    钱紧的应该考虑经济适用重疾险——定期重疾,牺牲点保障期限,先保到65岁、70岁。像刚工作的小年轻,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生活,收入有限的,就比较适合这个策略。像信泰人寿的超级玛丽2号MAX,瑞华健康的康瑞保就都挺适合。

    重疾保110、108种病,得了重疾之后,在保额基础上还会多给额外赔付,也有轻症和中症责任。选择保到70岁的话,按30岁的男生投保来算,选择30年缴费,50万保额,基本每年3500块钱以内可以搞定。

    要是钱富裕点,就可以考虑升级策略——终身重疾了。终身就是保一辈子的意思。像信泰人寿的超级玛丽3号MAX、达尔文3号,就都是性价比挺高的选择。这两个保险的保障期限也是能选的,就是可以像前面那两款经济适用型重疾一样,选择保到70岁,这样就能便宜点。

    保的病种都是110种,重疾的额外赔付这里,也都是60岁前患病的话,会在赔保额的基础上,再多赔40%。轻症和中症的数量一样,分别是50种和25种。30岁的男生,买50万保额,保终身的话,选择30年缴费,每年6500+的水平吧。

    钱更富裕的情况下,还要往上进阶的话,就可以选那种保障终身、而且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了。一般不建议买这种,保障终身还带身故责任,这就是终身寿险的保障范围了么!终身寿险一般都是做财富传承用的,保险这东西也是功能越多卖的越贵,还不如单个买划算。

    保险就是挺需要的,只要别被忽悠、买对了就行。风险这事儿,对于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倒是无所谓,对小有资产的家庭来说才最可怕,一人生病全家返贫的例子挺多的。

    医疗、教育这些行业,就是会在社会平均收入增长很快的时候,收费增速更快。这种增长,就能完美抹杀掉收入增长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没什么其他办法,市场的问题,就是要靠市场的办法解决。放个杠杆,把风险转移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