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更好服务经济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时点上,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资本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和使命;新的历史时点上,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一块重要拼图的南粤大地,也肩负起了新的重任和使命。
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新的历史时点上,广东资本市场将如何走出新步伐、踏上新征程?值此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邱勇。
“广东证监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方针,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大局和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使命,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力促广东辖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服务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邱勇表示。
沐浴改革春风 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广东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市场发育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近30年来,广东辖区(不含深圳,下同)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指标在全国所占份额接近一成,居各省市辖区前列。
“广东辖区资本市场发展主要有四个特点:市场规模增长快、市场服务体系全、市场发展基础稳、市场开放程度高。”邱勇表示。
数据会说话。截至2019年9月25日,辖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1家,较1993年底增长24倍,占全国的8.39%;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2万亿元,较1993年底增长156倍,经济证券化率由1993年的8.86%上升到57.7%。此外,新三板挂牌公司从无到有,现为859家,占全国的9.29%;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企业达16114家。
目前,广东辖区形成了完备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囊括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执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目前,辖区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分支机构1092家,约占全国的9.93%,投资者开户数4712万户,分别较1997年末增长5.83倍、17.18倍。2018年度代理证券交易额28.15万亿元,较1997年度增长近34倍。
同时,广东辖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良好,分红水平持续提高,证券等经营机构综合实力也在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辖区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净利润1366亿元,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64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分红分别为1993年的12.3倍、4.07倍、8倍。截至2019年7月底,辖区证券公司总资产4531亿元,净资产1174亿元,净资本1004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36倍。易方达基金和广发基金均获得全牌照业务资格,管理的除货币市场类基金之外的基金规模分列全行业第1位和第8位。
得益毗邻港澳的优势,广东辖区资本市场主体开放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比如广发证券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加拿大证券牌照的券商,广发期货成为国内首家收购欧洲期货子公司并获得海外主要期货交易所结算会员资格的期货公司,易方达基金设立了国内首只供给改革基金、并购重组指数基金、香港小盘股指数基金、恒指国企指数ETF产品等。此外,辖区企业积极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已有104家企业赴港上市,IPO募集资金1248亿元,多家企业在香港发债融资424.6亿美元。
提质上市公司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广东辖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广东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繁荣稳定,正是这样的生动写照。
近三十年来,广东辖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IPO、股权再融资、发行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累计筹集资金超过1.7万亿元。
“其中,仅党的十八大以来,筹集资金就达1.41万亿元,为以往历年筹资总额的4.7倍。”邱勇说,募集资金中相当一部分投向电子信息、LED光电、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据统计,目前该辖区共有262家上市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4.24%;2018年度辖区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达659亿元,占广东全省研发投入的26.37%,研发强度为3.42%,明显高于全省企业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一大批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培育成为龙头支柱企业,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增强了地方经济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也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广东辖区共有147家上市公司或以上市公司为其核心资产的企业入选广东企业500强,占比为47%。其中,23家入选财富中国500强,广汽集团、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邱勇介绍,近年来,广东证监局多管齐下,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推动和配合广东省政府出台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完善发展环境,组织开展股权分置改革、清欠解保等专项工作,推动并购重组,加大市场化退市力度,扎实做好企业上市资源培育等。
按照“分类指导、一司一策”的思路,广东证监局协同地方政府逐家推动、指导符合条件的部分改制上市公司加快整体上市步伐,推动绩差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在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中坚持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积极支持优势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化并购。一批上市公司通过成功重组,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财务状况,化解了风险隐患,综合实力和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2001年以来,广东辖区先后有6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其中粤金曼成为深交所首家退市的上市公司,博元投资成为A股市场上首家因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
一方面正本清源,一方面引入活水。广东证监局会同广东省有关部门通过开展“民营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青年领军企业上市孵化工程”“新三板苗圃工程”,全面摸排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与此同时,该局还强化拟上市公司辅导监管,认真开展IPO核查,督促辅导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切实提高拟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和改进上市辅导检查验收,对科创板申报企业建立辅导监管绿色通道;积极支持辖区符合条件、规范运作的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融资。辖区已形成了“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局面。
提高监管效能 “零容忍”对待违法违规
“坚持‘严专实’的监管理念,深入落实辖区资本市场监管责任制,务实创新开展一线监管工作,推进全程监管和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邱勇说。
一是加强非现场监管,定期不定期召开监管会议,制定印发规范指引,举办董监高及从业人员培训和“监管第一课”,约谈高管人员,传导监管压力,督促、引导辖区上市公司、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等市场主体完善治理内控、合规风控制度,依法规范运作,防控重大风险。
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快速响应机制,严密监控辖区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舆情信息,加强定期报告审核,落实有疑点必追问、有线索必核查、有异动必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督促有关市场主体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三是加强分类监管,全面推行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机构分类监管机制,完善分类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对不同类别的公司或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加大“扶优限劣”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加强科技监管,自主开发互联网监管信息平台、上市公司监管信息系统、证券公司非现场检查系统、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和备案管理系统、内幕交易案件调查分析系统、整治非法证券活动信息系统、拟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信息系统,实现各类监管信息电子化管理和行政许可备案项目全程网上办理,显著提高了监管执法效率。
五是加强中介监管,落实年报审计跟踪监管、保荐机构问核监管、中介执业质量检查和评价、引入独立第三方审计评估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等工作机制,督促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勤勉尽责,延伸监管手臂。
六是加强现场监管,将现场检查作为日常监管的主要手段,强化问题风险导向检查,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拓展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七是加强问责监管,针对监管发现的违规问题,敢于动真碰硬,依法从严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督促监管对象进行限期整改,并加强内部问责,有关行政监管措施文书现已全部通过局互联网站公开。
八是对违法违规零容忍,积极推进全员执法,严厉打击信披违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
近10年来,广东证监局累计开展各类现场检查2478次,对包括头部证券基金机构、明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内的违规市场主体采取行政监管措施483家次;共主办稽查案件451起,办案数量居派出机构前列,依法查处了博元投资、粤传媒、康美药业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以及国内首例利用持仓优势操纵期货市场案、首例区域性股权市场擅自公开发行私募债案、廖国沛操纵市场案等一批大案要案和新型案件;自主审理处罚案件87起,包括首起由派出机构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对27家公司和机构、133名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没款累计7473万元;组织核查涉非机构599次,向公安等部门通报移送非法证券活动线索395宗,协助公安机关侦破非法证券案件43宗,抓捕犯罪嫌疑人388人,涉案金额超过2.2亿元。
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资本市场风险防控机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邱勇介绍,在整顿规范早期证券期货市场秩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风险方面,广东证监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全力开展了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和证券期货市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化解上市公司重大风险等专项工作,关闭了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3家证券交易中心、21家证券登记机构、3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和20多家期货公司,清理处置了28只场外非法挂牌股票,平稳处置了6家公司退市风险,推动15家ST公司通过重组化解了退市风险,夯实了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
在打好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攻坚战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内外协调联动,健全风险监测、信息共享、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针对2018年以来爆发的股票质押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和私募基金风险,持续强化风险监测排查,建立更新风险台账;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则贴身监管,加强现场检查、调研、督导,压实风险化解主体责任;主动向省市政府通报风险,推动出台救助帮扶措施,协调稳妥应对化解个案风险。
同时,积极参与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及时通报相关交易场所问题和风险,排查化解证券期货领域涉及P2P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推动辖区股权众筹风险清理整顿工作按期完成。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广东辖区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各类风险基本可控。在股票质押风险化解方面,广东证监局推动辖区有关地方政府、国资或金融平台、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13只纾困基金,目标规模超过920亿元。
2018年9月以来辖区第一大股东持股质押比例超过80%的上市公司中,有39家公司大股东通过接受纾困基金救助、提前还款、股权转让等方式化解了股票质押风险,风险化解率达47.56%,还有25家公司大股东履约保障比例超过150%,目前不存在质押平仓风险。
与此同时,广东证监局还不断完善综合监管协作体系,加强证监会系统内部监管协作,与证监会有关部门、交易所、中国结算、投服中心、兄弟证监局之间建立落实监管信息共享、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三点一线”的监管体制优势,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作,与有关地市政府签订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合作备忘录。
并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公安、监察、国资管理、宣传、通信管理、广电管理、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部门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发文等形式,建立监管信息沟通协调、证券期货执法协作、打击非法证券活动、防控内幕交易、整顿规范证券信息传播秩序、资本市场风险处置、金融稳定等工作协作机制,完善了综合监管协作体系,为推进辖区资本市场规范发展、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