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ofo末日挣扎 小黄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曾ofo老板戴威说过,ofo会继续独立经营下跌,当时听到这些话相信戴威会做到,现在关于ofo小黄车传闻满天飞,面临非常多的问题。根据最新消息称,网上一则“ofo末日挣扎”文章引起关注,难道ofo的末日到了?一起看看。

    共享单车ofo过去在业务方面不断扩大,还是非常的看到ofo未来的前景,但是现在ofo面临末日挣扎,巩营乡直接摊牌将ofo告上法院,用户押金迟迟不退,退款的时间长达一个月也有,这都是因为因为钱,看来现在的ofo非常的缺钱。

    ofo处境堪忧
    ofo处境堪忧

    11月14日下午,ofo老板戴威出现在办公室。“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面对虚弱的ofo,戴威说:我错了。

    此时,戴老板的ofo气若游丝:整个团队刚刚告别中关村传奇地标理想国际大厦,龟缩到北京分公司所在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办公点苦苦支撑;接近破产重组的传言经过辟谣还在疯传,合作伙伴索要欠款的压力空前增大......

    ofo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已经沦陷。最为焦急的小黄车的用户聚焦此处,即便是小黄车辟谣、促销的消息下,也满是催促还钱的网民。打开百度,输入“ofo”,直接弹出来的是:ofo怎么退押金、ofo余额怎么退......小黄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摊牌时刻

    戴威许久未公开露面了。很难精准测量他消失的时长——这位一手打造小黄车商业版图的创业者既无公开微博,也未在其他个人社交平台有公开账号,人们便无从得出“戴威微博已停更XX天”“戴威消失XX天”等结论。

    8月份,有媒体报道ofo渐显颓势时说,几乎所有人都在等戴威摊牌,这句话放到11月依然适用。

    悲观的猜测已持续半年有余,说ofo“挪用用户押金”“没钱了”“资金链断裂了”“破产了”。虚实难辨,身处漩涡中心的戴老板却很能忍,即使报道ofo收购、破产的文章疯传,外部猜ofo已名存实亡,ofo也仅通过官方微博与公关部同事回应,口径统一,都属“子虚乌有”或是“不实信息”。

    供应商直接摊牌了。9月1日,上海凤凰披露,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将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小黄车中国区运营主体)告上法庭,索还拖欠货款6815.11万元,还要求东峡大通支付违约损失186.52万元。这笔生意在2017年签订时,上海凤凰预计将收获4000万元净利润,最后以订单仅兑现40%、ofo拖欠巨额货款收场。

    更多人在等ofo摊牌。屡传资金链断裂和即将破产的传闻,令用户对ofo的未来失去信心,一些人打算离场,尽管他们曾共同制造了ofo每日超过3200万份订单的记录。为了使用小黄车,用户事先支付了199元或99元押金,要回押金成了离场前最后一件待办事项。

    退回押金后,账户将暂停使用。寒冬将至,北方户外气温与大风对骑车出行愈发不友好,有人决定放弃账户余额申退押金——余额可能消耗不掉,还担心小黄车可能过这个冬天,这么做算是止损。

    用户挤兑之下,ofo不堪重负。押金退还时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延长:一开始改为3-5个工作日,如今已延长至15个工作日。还有部分人反映,15个工作日后押金仍未到账,联系客服才解决了问题。退押金的人们开始涌向客服,到后来,有人打ofo客服电话,4、5次后才接通。

    焦急的人们还占领了ofo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即便是辟谣、促销的微博,底下也挤满催ofo“还钱”的人。

    钱,难倒了ofo

    小黄车没钱了?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戴威在内部会议坦诚,在三四个月之前,自己曾想过放弃,因为确实没钱了,不想管了。

    最早的端倪在E+轮融资前后显现。2017年6月,ofo完成E轮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这可能是ofo融资史上最后的风光时刻,它轻松地继续保有全球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估值,俨然资深独角兽、共享单车行业小巨头的模样。

    随后情况急转直下,钱难倒了独角兽。2017年年底,ofo与摩拜相继被爆资金链紧张,挪用用户押金救急。而本该进行的下轮融资迟迟不见动静。根据AI财经社当时的报道,阿里巴巴对ofo的投资因股东滴滴一直拒绝签字而长期搁浅。新融资进不来的同时,媒体开始报道ofo公司可用资金告急的消息。

    一名接近ofo的从业人员告诉市界,从B轮融资起,戴威就不曾主动找过投资,都是资方主动找到ofo。

    这一“习惯”在E轮融资后被打破。3月5日,救命钱终于到位。后来人们从工商信息得知,戴威不得不靠抵押小黄车换钱。他在2月5日与2月12日,以超过4万辆小黄车为质押物,从两家阿里系公司处获得了17.66亿元借款。

    ofo资金困难
    ofo资金困难

    不过,小黄车似乎依旧缺钱。根据《界面》报道,截止大约半年前,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

    曾经,ofo找钱不费力。故事开头,戴威给ofo投资人朱啸虎算了一笔账:如果未来所有从地铁公交下来的乘客都用ofo的自行车做短途接驳,使用频率可能有几亿次,市场比打车大十倍。

    只一笔账,戴威便感召了朱啸虎。“我感觉他当时眼里放出了光。”戴威后来说。

    朱啸虎对媒体也算过一笔账。在2017年的朱啸虎这,使用次数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巨额收入:ofo和摩拜已创造了5000万次骑行。三年后每日用户骑行数数以亿计。一块钱一单,一年就是一笔300-600亿元的收入。不过,这名看好ofo的早期投资人,被身边人爆料已套现离场。

    裁员虚实

    ofo战斗人员开始缩减。裁员在2018年首开先例。一名2017年年底离职的员工告诉市界,在他任职ofo数年期间,公司不曾裁员。这一惯例在2018年5到6月间被打破,员工以一两个月一批的速度集中离开。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承认,5月中时,ofo裁员目标是,从1.2万降到8000人。因为智能锁的普及和对人工需求的减弱,大量的运维师傅被“优化”,总部裁员500人。

    裁员被员工当八卦聊起,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原ofo市场部员工陈营告诉市界,8月份,负责人单独约谈他,问他有无新打算,言语委婉,但彼此都心知肚明——此前,公司人力闲聊时告诉陈营,公司已经进行了若干次裁员。

    随着手头项目逐渐清零,陈营察觉到由于部门预算缩减,市场部渐渐赋闲,同事们私下交流其新工作机会。他想起刚进公司时的忙碌——每周上六天班,加班到晚上十二点的情况时有发生,与眼下境况大相径庭。

    对手不等ofo,大肆开拓疆土。今年10月,原哈罗单车改名哈啰出行,开始涉足网约车。11月7日传来消息,在ofo刚刚败走的日本,摩拜将与松下合作推出共享电助力单车业务。

    对手紧逼,小黄车自身的版图也骤然收缩。距离小黄车宣布进军全球20个国家200座城市刚过去一年,扩张期与收缩期无缝连接。8月31日ofo宣布退出西雅图,圣地亚哥一个回收中心以每辆小黄车3美元(折合人民币21元)的价格回收了5000辆单车,做了一笔好生意,也宣告ofo在美国的发展失败。

    至今,ofo在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业已中止或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