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承担“一带一路”项目逾三千 占比达50%左右
10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媒体通气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绍说,目前,中央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3116个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合同额占比超过70%,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成绩突出。
基建高铁“走出去”成效显著
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上,中央企业优势显著,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了高水平的运营管理。例如,在铁路方面,被誉为“非洲天路”的亚吉(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已正式商业运营。这是东非地区首条现代化电气铁路,将两地之间的陆路交通周转时间从原来的1周缩短至1天以内,极大地促进了物流效率和沿线经济发展。
此外,蒙内(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也已建成通车,这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肯尼亚的“世纪铁路”,通车一年多来,蒙内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近200万人,货运量逐渐攀升。中老(中国至老挝)、匈塞铁路(匈牙利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铁路也正在建设。
这其中,高铁“走出去”成效尤为显著,雅万(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等一批项目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中国中车有关负责人介绍,“中车制造”已经遍及全球六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运行着中车的产品,中国中车为印尼提供的高速动车组、为老挝提供的机车、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铁、为埃塞俄比亚提供的轻轨。目前,中国中车还在努力推动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喀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重点项目开展。
通讯网络方面,相关央企在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区域建设跨境海底光缆、陆地光缆等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设施,打造全方位立体结合的通信网络联通体系。
深化能源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
在深化能源资源合作上,中央企业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先后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在参与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
例如,中国石油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项目,有效解决了油气资源输出难的问题。国家电网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建设的10条输电线路,三峡集团、中国电建、中核集团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重点电力项目,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上,已有多个工业、制造业项目在老挝、蒙古、印尼等国家成功落地,有效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建材充分发挥在水泥、电子玻璃、玻璃纤维等领域拥有一批先进技术的优势,建设了300多条水泥生产线、60多条玻璃生产线,带动沿线国家相关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其境外工程总承包和装备出口业务累计合同额超过410亿美元,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埃及、缅甸、老挝、波兰等国家承建国家骨干电网工程,带动我国电工装备、控制保护设备、调度自动化系统、高端电力电子设备等出口到83个国家,包括德国、波兰等欧盟高端市场,打破了ABB、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长期垄断。此外,公司建成投运的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工程,是美洲首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功走向世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央企的国际影响力和产品实力不断增强,从而具备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实力。
例如,国家电网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运行、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充电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国家电网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累计主导立项国际标准59项,覆盖各个最新电网技术领域。近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82届大会上,舒印彪董事长当选IEC第36届主席,这是该组织成立112年来首次由中国人担任最高领导职务,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体现。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中央企业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标准、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