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一件大事 中国空间站将打造成全人类共同的家
近日,中国和联合国共同宣布了一件大事,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打造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这也是这类项目第一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据悉,中国空间站将采取三种合作模式,与世界各国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表示,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他说,希望各国通过在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增进互信,打造真诚合作、互利互惠的典范,让外空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域,而不是竞争对抗的新战场。
中国空间站什么样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计划于2020年前后发射,全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设计寿命10年,运行轨道高度340公里至450公里,可容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轮换期间可容纳6名航天员。空间站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由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组成,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对称构型。
核心舱用于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组合体,提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场所。实验舱用于支持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和空间技术实验。空间站预留新舱段接口可拓展舱位,并支持外挂大型实验。
中国空间站在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此外,还将研制发射2米口径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可用于开展大规模、多色成像与无缝广谱巡天,为天文和物理科学前沿提供观测数据。
2016年,联合国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这个合作项目让全世界都可以使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这是这类项目第一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在过去,其他的空间站并未完全向国际社会开放,不少国家都被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如今,中国空间站给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平等合作的机会。“这确实是一个杰出的工程,显示中国在努力向全世界开放。”迪皮波说。
目前,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已正式照会各国,邀请各国于今年8月31日前提出合作项目申请。下一步,中国和联合国将对收到的合作申请进行联合审核评估,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后由相关各方组织实施。
中国空间站将采用三种合作模式:1、申请者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载荷,在中国空间站舱内开展实验。2、申请者利用中方提供的实验载荷,在中国空间站舱内开展实验。3、申请者利用自行研制的舱外载荷,在中国空间站舱外开展实验。
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私营机构,包括研究院、研究所、大学、私人企业等,都可以申请。专家介绍,未来,中国空间站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科学和应用、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上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重要一步
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前两步任务目标已圆满完成,突破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等。今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
今年将是关键一年:空间站核心舱将完成设备齐套及舱体总装,相关大型地面联合试验逐步展开;上半年将组织开展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其中既包括航天驾驶员,也包括航天飞行工程师;应用系统相关载荷将完成阶段性研制工作,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后续产品正在按计划生产……
按计划,中国将于明年6月前后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之后陆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进行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
中国对世界宣布中国空间站将打造成全人类在外太空的家,开创了这类项目第一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的先河,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我们也期待2022年建成后中国空间站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