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抓蛐蛐月赚六万 月收入秒杀都市白领(2)
“换钵”是董瑞印三天一次的固定动作,为了不伤到蛐蛐,整个过程他都小心翼翼:带好头灯之后,先拿来一个干净的圆钵,用带管的瓶子将纯净水注到指甲盖大小的碟子里,将小碟子放进圆钵,然后搁上一粒玉米,再用“提笼”把生活在另外一个圆钵里的蛐蛐取出,用一端是羽毛的驱棍把蛐蛐从提笼里赶到新的钵里,然后清理空钵里留下的玉米残渣和盛水的碟子,转移另一只蛐蛐……
董瑞印说在他养蛐蛐的小屋里,一共有300余条品相不一的成虫,每次给他们换钵添食都要花去他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董瑞印如此煞费苦心不为别的,只为这些蛐蛐能在被买主带走之前保持健康,让自己每晚熬夜的辛苦不被意外给枉费了。
2017年这一季(7月中旬到9月中旬),截至8月24日董瑞印已经卖出400余条蛐蛐。加上21日那天售出的那只上万元的极品,他今年卖蛐蛐的收益已超出6万。虽然这个收益在延津县“撬子手”里已经是名列前茅,但董瑞印说,这距离他的预期,还差那么一段距离。
那只售价上万的蛐蛐,是今年延津县到24日为止售价最高的。若是旁人,肯定会放炮仗图个好彩头,但董瑞印说他从来不放,“没意思。”
在董瑞印的小屋里,还有一只被他寄予厚望的蛐蛐,凭借多年来玩蛐蛐的经验,他为这只蛐蛐估价4万。
他炫耀般地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那只个头较大的蛐蛐,与其他养在圆钵里的蛐蛐不同,他还特意给这只蛐蛐弄了个“独栋别墅”——一个长约7厘米的瓷质盒子:用斗草撩拨,它只是抖动翅膀将前额下两个牙齿张到极致,而不像其它蛐蛐那样叫出声音。
董瑞印的心理价位是4万元。
“这是‘叫无声’。”董瑞印解释,比赛中蛐蛐一般都会叫,一来威胁对手增加自己的士气,但也让对手警觉做好战斗准备。而不会叫的蛐蛐,比赛中肯定会出其不意打对方措手不及,“不叫的狗咬死人,一个道理。”
从1997年售出第一只冠军蛐蛐到现在,董瑞印抓住商机,在德士村蟋蟀市场第一个摆摊卖蟋蟀用具,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第一大户。开宾馆、出售蟋蟀用具外加捕售蟋蟀,每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另外,他还自己参加斗蛐蛐比赛。
其实,抓蛐蛐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需要昼伏夜出,整夜在田里,说起河南村民董瑞印,从事这行业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他不仅每天夜晚都养出去抓蛐蛐,在下午三点左右醒来时还要去养蛐蛐的小屋照料这些小家伙,小心翼翼地拿玉米粒去喂养它们,然后还要清理掉它们所吃剩的玉米残渣以及喝水的碟子,整个过程董瑞印不敢怠慢,生怕误伤了它们,没法卖个好价钱,看来靠抓蛐蛐月赚六万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