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民融合突破“三大痛点”经济新引擎逐渐成型(2)
拥有世界顶尖大型风洞设施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将一大批研究型风洞向全国开放,又免费发布两款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机软件,引发业内轰动,被誉为“开我国气动计算历史之先河”。
二是技术与市场如何有效对接。记者在绵阳科技城“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看到,电子屏滚动发布全国各地专利供求信息,中心集信息发布、创投衔接、企业孵化于一身,去年交易额近3000万元,实现技术合同服务8.3亿元。
“别看外观不起眼,这个中子发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已通过验收。”绵阳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局长刘青川指着一根金属长筒说,“通过中心的推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成功将技术产品化,在海洋探测军民领域前景都很广。”
三是轻资产、高风险的军民融合小微企业如何破解融资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从无到有”。绵阳在全国率先成立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军民融合科技支行,累计放贷近40亿元,迄今未发生信用风险。
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学宁说:“现在企业应收账款、订单等都可以获得贷款,军民融合小微企业有了量身订制的融资产品,特别是围绕长虹供应链推出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深受小微企业欢迎。”
双创浪潮打造经济新引擎
在目前的四川,围绕军民融合领域的创新创业浪潮涌动,经济新引擎正在成型。绵阳科技城目前已形成国家级孵化器6个、国家级众创空间7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从5年前的不到1000家,发展到目前的100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