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顶层设计逐步落地 安防应用变现可期
我国首部国家级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今年7月正式发布,中国有哪些优势资源、又可以从哪些场景率先实现人工智能(AI)的商业化落地?在昨日召开的“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与会产学研界人士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同一天,“上海(徐汇)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正式启动。记者发现,包括上海在内,安徽、江苏等地均在加紧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包括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AI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人工智能顶层规划逐步落地
昨日,工信部巡视员卢希表示,工信部正在牵头起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有关具体行动计划,促进智能制造深化运用,培育智能化产品,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正在支持成立相关产业发展联盟,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重大问题研究、标准研制、试点示范、产业推进、国际合作等工作。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透露,上海前期已经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围绕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科技引领、生态培育,构建“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国AI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可喜的是,在这一前沿领域,我国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并不巨大,包括BATJ等在内的产业巨头都在加大AI研发布局。此外,一些拥有底层架构研发优势的AI创业公司正在快速成长为新的独角兽企业。
各路资本闻风而动。2017年初,深度学习平台开发者商汤科技完成4.1亿美元B轮融资,刷新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单笔融资最高纪录,由鼎晖、赛领资本领投,万达投资、中金公司、光大控股等顶级投资机构参与。AI芯片公司寒武纪日前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由国投创业(A轮领投方)、阿里巴巴创投、联想创投、国科投资、中科图灵、元禾原点(天使轮领投方)、涌铧投资(天使轮投资方)联合投资。人工智能公司iPIN近日宣布获得由天奇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
安防等领域AL应用变现可期
商汤科技CEO徐立告诉记者,创业公司与大公司做AI创新有所不同。此前中国很少关注原创技术底层框架的东西,造成的问题是产业需要嫁接在别人的生态上,例如手机操作系统等。现在AI的发展同样面临这样的局面,因此商汤希望能够从底层切入,来建立自己的完整原创技术体系。
更关键的是,这不仅影响到一个公司或者产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那些涉及国家安全、金融层面的AI发展领域。“很难保证我们的发展与国外巨头的方向完全一致,但未来AI对于这些基础行业都将产生影响。”徐立坦言。因此,现在国家通过顶层战略来促进和加速原创技术的突破,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布局。
徐立指出,目前来看,AI首先会在那些替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领域得到变现,包括遥感地图的识别、安防、金融等;第二阶段,AI将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交互模式,改变包括互联网等在内的传统商业形态。据了解,目前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视频分析等视觉AI技术已经应用在400多家企业中,包括中国移动、华为、银联、微博等。
“AI创业公司若能在技术发展的关键期站在最前沿,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时间窗口和壁垒,包括合作伙伴壁垒、产品壁垒等。”徐立强调,商汤科技未来更倾向于独立发展,同时在B轮之后会考虑引入更多产业资本进行战略协同,特别是那些能够为AI导入商业应用场景的企业。他同时建议,各地政府可以考虑给出一些市场准入和地方保护,尽快推动中国原创技术的商业应用。
昨日,“上海(徐汇)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正式启动。记者发现,包括上海在内,安徽、江苏等地的人工智能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各地政府正在加紧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其中,安徽公布了《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机器人共性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奇瑞、江淮等骨干汽车企业与科大讯飞、百度等人工智能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实验室;江苏将在南京江北新区创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培育人工智能领域内优质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