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公司法》司法解释即将实施 完善决议效力瑕疵制度

    28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有关情况。公司股东滥用权利

    公司股东滥用权利
    公司股东滥用权利

    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审理好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买权和股东代表诉讼等纠纷案件,2016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02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解释》),并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上述司法解释中明确:公司股东滥用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司法可以适当干预,以实现对公司自治失灵的矫正。比如,公司不分配利润,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领取过高薪酬,或者由控股股东操纵公司购买与经营无关的财物或者服务,用于其自身使用或者消费,或者隐瞒或者转移利润,等等。

    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对《解释》的制定背景和经过以及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和说明。

    《解释》主要内容:

    《解释》包括27条规定,涉及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买权和股东代表诉讼等五个方面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完善决议效力瑕疵诉讼制度。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就公司经营事项作出决议,是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关于决议效力的争议也是公司治理纠纷的主要类型。《解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了决议效力瑕疵诉讼的法律适用规则:一是确定了决议不成立之诉。对决议效力瑕疵的分类,各国立法例大致存在“二分法”与“三分法”的分野,前者包括决议无效和决议可撤销两种决议效力瑕疵,后者则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决议不成立或者决议不存在。

    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确认决议无效和撤销决议之诉,均系针对已经成立的决议,未涵盖决议不成立的情形。我们认为,从体系解释出发,不成立的决议当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应是公司法的默示性规定。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