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A股市场当季收官波动率低 投资者将何去何从?

3月31日,A股市场完成了当日、当周、当月以及当季的收官,上证指数报收3222.51点,微涨0.38%。这是上证指数第73个交易日,第109天涨跌幅不超1%的日子。在中国波指不断刷新波动率最低记录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抱怨A股投资越来越难的问题。A股难战,何去何从?

A股市场当季收官波动率低
A股市场当季收官波动率低

在东亚银行大厦的齐鲁资管公司的“隆中堂”会议室,去年资管业内最权威的奖项之一“金牛奖”的年度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和资产管理人两项大奖得主、齐鲁资管总裁助理、星汉系列投资主办人叶展向中国证券网记者道出了他的“隆中对”。

叶展的对策是,效仿桥水基金及其创始人达里奥的策略,尝试中国版的“全天候”策略运用。

问:怎么理解“全天候”(AllWeather)策略?

答: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桥水和达里奥的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全天候”策略被广泛关注的方法包括分析经济和市场环境及相应配置的“四宫格”模型,以及2005年由别人提出、桥水吸收和丰富的“风险平价”模型。关于这些内容,有很多研究报告和文章流传。

“全天候”策略对我启发最大的地方恰恰就是这个名字——“全天候”。我觉得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从管理人的角度说的,不管经济和市场在什么天气(weather)下,产品都能有好的表现,这不限于股票投资的穿越牛熊,而是横跨大类资产的穿越牛熊。这是说结果。

第二,是从客户的角度说的,就是客户任何时候落袋都可以感到满意,能够接受。这是说过程。我觉得第二点恐怕同样重要。

这种想法非常理想化,当然难度也很高,所以我给自己设了这样的小目标。平稳地赚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确实难,我实验的过程中摔了好多跟头,有的跟头特别疼。

问:怎样在投资实践中运用“全天候”策略?

答:比如,“四宫格”模型主要由4种变量来刻画:经济上升、通胀上升、经济下降、通胀下降,在4种排列组合形成的环境下平均配置25%的风险,从而免去择时的问题。又比如,“风险平价”模型,是按风险的平均分配来配置各类资产,使得各类资产的风险配比均衡,进而预期实现平稳增长。这些思路都是基于一些桥水实践证明可靠的假说,例如它拆分了资产回报,定义了资产对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偏好,简化了经济环境的描述等等。

我也套用了一些变量来刻画经济环境,并测试了相应的资产类别,形成了结果,现在使用在实际投资之中;再比如,我也拆分了资产回报,尝试框定风险来源的配比,逐步降低了产品表现与股市的相关性。

所不同的是,我能使用的产品和工具确实有限,而且实验的过程中,我对一些产品和工具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也需要一个过程。模拟盘测完,实盘小规模地测,不断用上去,效果还要跟踪观察。去年开始,我陆续上的几个新策略相继度过了磨合期,现在觉得越来越有把握了。

首先是黄金相关策略,去年上得比较早,主要考虑是在能力圈范围内,市场和产品比较成熟,能够获得的研究服务和实现的研究深度都比较理想。其次是其他大宗商品,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去年大宗商品表现不错,但我们并非因为大宗商品赚钱而切入,主要意图还是降低产品与股市的相关性。而且在大宗商品的看法上,我们与市场主流意见存在一些不同。

新上的策略和品种是非常慎重的,在经历模拟盘充分考察后,为了降低对产品净值的影响,仓位一直比较克制,但实验效果也称得上刻骨铭心。这个过程还谈不上痛苦,可资证明的观察角度是产品表现,但的确有正负两个方向超预期的情况出现。我们在维护产品稳定表现的基础上,掌握了很多东西,而且新上的策略和品种已经开始贡献绝对的正收益,这让我对迈出下一步充满信心。

问:你刚才提到要降低产品与股市的相关性。过往对你的认知是比较擅长股票投资择时和交易,如此一来,今后如果股市还有好的表现,是否会错失掉?

答:我管理的产品一直都是多策略的产品,说擅长择时和交易,只是因为在特定时点这些特征相对得以表现。事实上,无论在之前个人的投资经历中,还是成为投资经理之后,我都同等重视择股与择时,投资与交易。因为成长经历和职业路径的关系,我比较重视适应性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做到最优的取舍和平衡,最优只能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我倾向于做出次优的选择,即充分发挥适应性:感知并做出调整,适应可能不会达致最优的结果,但能提高次优的概率,这就足够生存所需了。

桥水创始人达里奥是进化论的拥趸,进化论告诉我们适者生存的道理——最大最壮最聪明的物种不见得是生存下来的物种,只有最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

所以,如果今后股市还有好的表现,在我们实验的框架下,我有信心还会把握住。尽管对于“全天候”的学习增加了我们被动的部分,但并不以牺牲我们主动的能力为条件。

问:为什么在当前提出“全天候”策略呢?

答: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角度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有所提高,经济走势和企业经营情况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都要求投资者和管理人随时迎接好天气变化,在美林时钟已经转成电风扇的时候,出门要同时带好防晒霜、雨伞、风衣和羽绒服。这为“全天候”基金的投资和募集定了基调。

从投资的角度看,往前后,之前20年,房地产这一类资产就是“全天候”的;之前近10年,买刚兑理财产品也可以当作是解决之道;债市的牛市持续时间其实也不短;即便股票投资,一些法门也可以穿越牛熊。但这两年来,没有哪类资产可以确定性地获得较长期受益,长期上涨的资产风险积聚亦受到政策限制;刚兑正在松动且预计将进一步松动,未来的资产都将附加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之道,而跨资产配置需要极为宽泛的视野、深入的研究和对肌理的把握,投资者会向具备这些能力的管理人靠拢。

从产品的角度看,“全天候”策略在中国市场已有一定研究和实践,以“全天候”为特征的产品业已试水,虽然理解有待深化,实践有待深入,但基础投资工具基本齐备,量化能力已经具备,可以提供为投资者一站式解决配置需求,匹配大而化之的投资目标的产品。而且,资管机构的产品规划中,也大多将配置型产品作为下一步发展风向,相信“全天候”将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文化心理看,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心态也逐步趋向成熟,并相互衔接。暴富和割韭菜都不是常态,社会对风险-收益的匹配会回归基准,也就为“全天候”基金打下了理想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理解,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所求有益于所得的,多半在自身;所求无益于所得的,多半是身外之物。对自己提出“全天候”策略的要求,对自己这是一种历练,也是对客户的责任。

从当下看,根据个人经验,未来几年股市的超额收益都是难以觅得的;此时,“全天候”可以被作为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