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108家公司大股东疯狂减持 业界呼唤监管规则出台

    大股东减持正成为近期市场焦点。不仅减持数量升温,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也开始出现,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现象开始出现,甚至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108家公司大股东疯狂减持
    108家公司大股东疯狂减持

    据choice统计,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截至到2月15日,A股市场共有108家公司的大股东实施了278次减持,总市值涉及320亿元,而且不乏减持比例占总股本5%以上的大幅减持。

    业界呼唤监管规则出台的声音越来越多,希望能对上市公司股东过度、恶意减持的行为加以规范,尽快制订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新政。

    券商中国2月14日的《苹果股价创新高,市值谁最强?1个苹果≈3个腾讯≈11个百度≈133个新浪》报道中,有朋友留言调侃,“国外公司这些股东怎么不抓紧搞搞定向增发,资本运作或是清仓式减持?万一股价掉下来怎么办?”一句调侃,却道尽国内外大股东理念的极大不同。国外成熟市场对于股东股票减持都有哪些主要制度规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美国、香港等法律法规相对健全的资本市场可以给A股提供借鉴。

    大股东减持乱象亟需规范

    据choice统计,从去年12月到2月15日,A股市场共有108家公司的大股东实施了278次减持,总市值涉及320亿元,而且不乏减持比例占总股本5%以上的大幅减持,涉及15家企业130亿元的市值。

    仅2月份的8个交易日,就有涉及2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4.9亿元的减持。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实际上,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的减持升温的苗头从去年就开始出现。choice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A股共有1157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在二级市场上有过减持行为,总市值共计3507.98亿元,远远超过同期IPO的1600亿元融资额度,除1月、11月实现小幅净增持外,2月至9月、12月均出现净减持。

    不仅减持数量较大,减持的理由也是花样百出,从为结婚到为孩子交学费,再到理财、还债,股东减持理由可谓五花八门,万丰奥威实际控制人吴良定“因个人对慈善公益事业捐赠需要”减持公司股份的通知,让小散们直呼“看不懂”,9.58亿元的套现金额让茫茫然的中小投资者们被狠狠地闪了一下腰。

    股东减持理由奇葩,资产去向难明,许多减持理由被“个人资金需要”“企业发展需要”等笼统表述取代。

    不仅如此,动辄几亿元的减持规模,“一不小心”就是“清仓式减持”的套现,有的通过“市值管理”频繁减持、“精准”减持,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业绩立即变脸。山东墨龙“业绩变脸+精准减持”就让市场对此类涉嫌操纵股价的行为有了全新认识。

    “这些行为在短期内可能形成股价的大幅波动,长期来看,则会给公司烙上操纵股价大幅减持的印记,无论是对中小股民、上市公司,抑或是实体经济,都不是一件好事。”一位资深行业人士称。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其股票减持行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中小股东,一些股东减持个案对市场和社会造成了特别恶劣的负面影响。而且产业资本的大规模减持,不但会令股市承压,危害股市健康发展,也会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危害,使宏观经济面临“失血”风险。当前亟需对上市公司股东过度、恶意减持的行为加以规范。

    目前对于大股东和董监高这类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证券法》和监管部门的规定已有较多要求。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