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拟收紧投资型财险监管 首要考虑防控风险
最近两年,保险行业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继不断收紧万能险业务之后,保监会又打算将监管风暴“烧”至投资型财险产品。近日,记者从相关险企人士处获悉,保监会拟对投资型财险加强监管,强化风险管理。
“防控风险可能是加强该类业务面临监管的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在下降,如果放任其发展,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据悉,此类产品自2000年在我国首次出现后,曾成为热销产品,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监管政策的收紧,很多机构和产品退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当下经营该产品的财险机构仅有8家。
有观点认为,投资型财险对于资本市场的环境和险企自身的投资能力要求较高,很多险企对该业务态度谨慎。正因如此,即便监管收紧或暂停该业务的审批,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大。
投资型财险与万能险相似
随着低利率时代及“资产配置荒”的到来,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的逐步下滑,保监会对于投资型产品的风险监控愈加严格。在继频繁发文收紧寿险机构经营万能险业务之后,保监会又盯上了具有投资功能的投资型财险产品。
某中小型财险机构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监管对投资型财险业务有加强风险防控的动向,但具体会如何监管现在还不确定。
据记者统计,作为投资型业务的代表产品——万能险,尤其是中短存续期产品,2016年受到重点监管,保监会多次发文对该产品进行规范,以防范风险发生。
“投资型财险跟万能险性质极为相似,区别就是一个是寿险性质,一个是财险性质。”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所谓投资型财险,用专业术语来讲,也叫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该产品将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相结合的一类保险产品,可以按照投资收益是否约定,分为预定收益型(固定利率或联动利率)和非预定收益型。
资料显示,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首次出现于2000年。此后,多家财险公司开始大力推动投资型财险产品的销售。如人保的“金牛家财险”,太保的“安居理财家财”,华泰的“理财一号意外险”等产品曾热销一时。
不过,随着资本市场下行,加上2008年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投资型产品的可使用规模与偿付能力150%以上的溢额挂钩,多家公司纷纷停售投资型财险产品,此类产品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直至2010年底,非寿险投资型产品重新现身非寿险市场,并且出现了非预定收益型产品。
记者梳理保监会网站审批资料发现,自2010以来,共有8家财险机构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获批,这8家分别是:华泰财险、平安财险、紫金财险、众安保险、天安财险、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安邦财险。毕马威中国发布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介绍与风险应对》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投资部分存量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并且市场集中度很高。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投资型财险产品的种类并不多,这个跟国内的资本市场也有关。”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教授王绪瑾对记者表示,投资型财险产品跟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开展该产品相对应的要求就是资本市场行情一定要好,能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目前来看,国内资本市场的回报率跟国外比还有些差距。此外,该产品对保险机构的投资能力要求也很高,所以很多机构对待这类产品的态度都很谨慎。
防控风险是首要考虑因素
即便开展投资型财险业务的机构并不多,但该产品仍旧存在很多风险。上述毕马威相关报告曾指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面临投资、承保、费用、退保、销售误导、流动性等多重风险。和万能险相似,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预定收益型产品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的投资风险,并且如果出现大规模退保。
或者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如上一批产品到期需要支付,而资产流动性不佳或出现违约,新产品销售又跟不上的情况),或者公司声誉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防控风险可能是监管首要考虑的因素。”王绪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监管全面收紧或暂停该类业务,防风险肯定是监管机构的主要考量因素。
记者注意到,2008年后受市场环境影响,保监会曾一度严格收紧该类业务的申报,后来虽然有所放开,但也一直在加强对该项业务的监管。2012年,保监会就曾四次发文,对财险机构理财险业务的准备金评估、业务管理、内控规范、准备金回溯分析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
就在数天前,保监会在有关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开发指引的通知中还明确指出,禁止保险公司承保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投机风险的保险产品。相关业内人士分析,上述条款中所谓的投机风险,相当于保险公司的一种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在一端售卖高投资收益产品后,试图以此做大资产规模,然而这些投资款多用于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高风险投资,实际投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承保成本,由此将保险经营变相做成一种“投机”的业务。
事实上,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的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防控风险。而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保险监督工作会议中,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公开表示,要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对于触碰风险红线的,要坚持露头就打,出手要快、下手要狠,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形成风险隐患的,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跑在风险前面,瞄准要害、果断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不过,不同于万能险,规范投资型财险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从事这类产品的保险机构本身就不多,所以即便是规范或者是暂停业务审批,可能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很大。”王绪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