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山水集团:46亿违约债均有解决方案 恢复与银行关系

    作为山水水泥(00691,HK)债务违约的引爆者,其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集团)与银行的关系,正恢复正常。12月14日,山水集团副董事长宓敬田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国内尚有46亿违约债务,但全部已有妥善的解决方案。”

    山水集团违约债方案
    山水集团违约债方案

    而一年前的那场风波还记忆犹新。母公司山水水泥发布公告称,将无法于2015年11月12日或之前取得足够资金以偿付境内债务,因此可以肯定境内债务将发生违约。此后山水集团接连多项债务发生违约。对于原因,宓敬田坦言,前任管理层为达到恶意清盘目的,在拥有银行额度的情况下故意违约。

    此后,山水水泥、山水集团的控制权发生改变,原控制方张才奎、张斌父子被正式罢免。而另一桩事,才是真正给金融机构吃下了定心丸——山水集团在2016年扭亏为盈的业绩。

    另外,多位公司高管向记者介绍,山水债务的解决,得益于济南市政府也对驻济金融机构有过要求,在山水集团能偿还本息的情况下,不允许银行抽贷。

    山水集团高管:与银行关系恢复正常

    在张才奎父子被罢免后,一年前接连引爆债务违约的山水集团,如今正从债务违约的阴霾中走出。事实上,除了国内46亿元违约债务已有妥善解决方案,让宓敬田更为看重的是,“集团目前所有债务均不欠息,与银行关系恢复正常。”

    对于此前形成的违约债务,宓敬田解释说,前任管理层为达到掏空企业恶意清盘之目的,在拥有银行额度的情况下故意违约,给企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底被罢免前夕,在原董事张才奎父子主导的管理层未事先告之、未经过股东大会授权的情况下,山水水泥向法院递交了清盘呈请。

    所幸山水水泥的清盘呈请,被开曼群岛法院驳回。当年12月1日,山水水泥控制权争夺也在董事会改选后尘埃落定。

    今年1月30日,在济南市政府及其派驻工作组的协助下,山水水泥新任董事会完成了对山水集团总部及另外三家工厂的接管。但前任董事张才奎父子最后以带走公章作为“告别”方式。

    新一届管理层接管后,甚至一度缺少至关重要的公章以及账簿等重要文件,这让急于偿债及恢复外部融资的山水集团很难展开工作。一位公司高管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一届董事会来了个“焦土政策”,而前任董事父子以公章对抗新任董事会,这使得公司对于违约债务的处理不能开展。

    直到6月24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向山水集团出具民事裁定书:禁止原控制人张斌等人使用山水公章,并立即执行。新公章的启用,终于让山水集团的债务解决步入快车道。山水集团提供的数据称,截至目前,国内尚有46亿元违约债务,但全部已有妥善的解决方案。

    宓敬田向记者介绍说:“所谓妥善处理包含这么两层含义,一是接管以后没有再出现新的违约;二是山水集团与银行关系已恢复正常。”

    山水集团相关人士介绍说,要知道,在集团新的团队进驻前,已经有两家银行对山水集团提起了诉讼,甚至起诉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但从12月5日山水水泥发布的公告看,山东山水水泥集团已与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已就有关5.64亿元的银行贷款的争议达成和解,而有关中国法律诉讼将适时终止。

    经营状况此前随水泥价上涨好转

    在山水集团人士看来,金融机构态度的转变,少不了济南市政府的支持,“在山水能偿还本息的情况下,政府要求驻济金融机构不能抽贷。”不过,山水集团经营业绩的提升,却真正让金融机构吃下了定心丸。宓敬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山水集团2016年将同比减亏20亿元,业绩扭亏为盈。

    这与2015年的情况相去甚远,在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格局中,当年全国水泥行业出现下滑走势,而山水集团下降的幅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深陷股权争夺漩涡的山水水泥,发布的2015年业绩公告显示,2015年上市公司亏损约63.9亿元,相比2014年的盈利3.48亿元,差距巨大。宓敬田向记者介绍,不过,从今年4月起整个集团开始全面盈利,恢复造血功能。

    业绩的扭转,有新任管理层的功劳,而水泥价格在2016年的走高,则成为一个硬性支撑。山水集团的一位高管称,“2015、2016年的产销基本持平,但水泥价格从去年底的200元/吨涨到了今年的300元/吨。”

    当然,针对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水泥企业间行业联合协同,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实行错峰生产等方式,有效控制了产量。“尤其是冬季,环保压力非常大,各大生产企业有序减产、停产很有必要。”山东另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人士透露,通过减产保价,水泥价格正在回归合理区间。

    因此,山水水泥的未来业绩仍有待观察。之前,山水水泥还有一项烦心事,即激烈的股权争夺战。现任管理层与中国建材似乎“势不两立”——因中国建材是前任管理层超低价增发引进。不过,新管理层上任后,早已与中建材握手言和。“两家希望通过成立投资公司,建立行业退出机制。”在宓敬田看来,组建投资公司,更能将去产能的成果固化下来。

    宓敬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建材旗下中联水泥与山水水泥共占有山东65%的市场份额,大的企业集团之间协同,不仅对企业有利,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是去产能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