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器时代 让吃变成一件富有美学意味的事情
吃是维系人类生命的行为,包含一部完整的人类文明发展简史。中华文明曾孕育出强大的饮食文化,食器也花样迭出。比如,唐宋两代曾孕育出精致的分餐制文化;又比如,一部《东京梦华录》细腻地记录了北宋都城的名流对食材、烹饪方式、器物及周遭环境极致的需求。名声大如汝窑瓷、元青花、鸡缸杯,抑或是坊间匠人所制作的提篮、食盒,哪一件不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食器设计?
时代进步,经济发展,中式餐饮系统也在发展壮大,蔚为大观。然而,中式厨房的烹饪观念、工具、器皿,以及与之配套的体系似乎并没有跟随现代文明发展的步伐。就像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说的,西餐厨子每个工序都要一种工具,而中国厨子一把片刀能走天下,食器的设计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因为,提到东方餐饮文化,有人强调食材、调料,有人则意会境界。
在刚落幕的中国(上海)时尚家居展上,一场由资深策展人顾青发起的“你,看起来很好吃”,引发了人们对食器设计的热议。顾青认为,人们对于餐饮的理解,习惯强调出神入化的烹饪技艺,却忽略了与之紧密相联的思想载体和器具载体。
一批年轻的东方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试图用力所能及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象。在展览上,从刀剪到锅具、餐具,乃至软装,东方的年轻设计师从不同维度建构心目中理想的餐饮生活,在舌尖还没有被五味激活之时,先让眼睛品尝了美味。或许,融审美、功能、美味于一体的“新食器”时代,已经露出了端倪。
做菜离不开锅碗瓢盆,也离不开刀剪。现在厨房里用的不是西式的刀剪,就是最传统的生铁刀剪。曾在德国留学的设计师单鹏昊,试图用设计弥合中式刀剪的“断层”。他观察百年老店张小泉的生产工艺,分析中式厨房的烹饪特点后,打造了全新的刀剪五件套。八边形到圆形的过渡手柄,为使用者提供轻盈的握持体验,减轻手部在长时间使用下的肌肉负担,也能提高在重复工作下的斩切精确性。这个系列也是设计师对于新“中式”刀剪设计的一次探索。
大好设计河山工作室创办人刘云龙,则从西藏墨脱天然皂石手工艺制作中获取灵感。他发现,皂石具有的天然热传导和积聚性能可以让经过炖和煲的食物更加入味。他打造的皂石锅,虽然具有传统藏式锅具的造型,但在体量和重量上做了减法,变得适合一般都市家庭使用。
在这个处处都讲“颜值”的社会,会不会做饭、会不会吃,不光是指对食物选择和烹饪技艺的理解和把控。环境、心情,乃至食物的摆盘、盛放方式,都会影响人们对食物是否美味,是否能让吃愉悦身心的判断。当然,还有食器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一位国内知名的原创设计师也曾提到过,从食器的设计上就能看出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文明程度。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师对食器设计、餐桌设计相当重视。《Wallpaper》杂志去年就召集了一批当红设计师打造手工食器,成果惊人。
相形之下,国内的原创设计界对食器设计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你,看起来很好吃”展览只是开了一个头。就像顾青所言,在这个“新石器”时代,如何让吃变成一件富有美学意味的事情,会变成一件越来越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