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遇寒冬 GSK业绩下滑兼大幅裁员(2)
针对以上情况,百时美施贵宝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裁员的主要原因在于泰素目前已经达到了其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随着市场上近60种仿制药的出现,泰素的市场推广价值正在逐渐减弱。基于目前的情况,包括外部行业的整体环境,以及BMS(百时美施贵宝)内部致力于通过业务模式的转型而专注于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最大可能的提高,BMS决定自2016年8月1日起停止对泰素的市场推广。
政策环境生变
业绩重压之下,GSK也开始突围。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GSK便将耗资7000万美元于2010年并购而来的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美瑞工厂及与三种泌尿产品有关的当地生产和供应业务出售;5月公布的国家药价谈判结果中,GSK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实现降幅67%,中国区药价为全球最低。
事实上,在“国家药价谈判”前,2015年GSK的三种乙肝抗病毒药物贺普丁、贺维力和韦瑞德已经通过和省市医保谈判,在部分省市平均降价20%~30%,这也让GSK成为首个在中国区主动大幅降价的外资药企。
分析认为,跨国药企近期在华水土不服主要因素在于政策环境的变化,未来几年,裁员甚至会在全球医械企业继续,毕竟在新技术无法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裁员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最直接方式。
多名分析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以前由于政策倾斜、产品优势、资本推动等,不少外资药企都获得了“黄金十年”的增长红利,但近年来,专利到期、政策缩紧、招标降价、药价谈判等因素,都深刻影响到外资企业。
百时美施贵宝相关负责人表示,BMS将严格按照中国劳动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受影响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公司已经推出一项职业转型课程,旨在帮助其尽快适应变化,顺利过渡职业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