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类借壳”监管明显收紧 上市公司被否项目激增(2)

    尤其2015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A股股价的剧烈震荡,包括保险系、PE系、产业资本系、大佬系等在内的“举牌大军”持续扩围。其中部分PE机构更是加紧了“围猎”上市公司股权的步伐。

    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就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举牌上市公司谋求控股权,而后利用自身的存量项目资源与上市公司进行对接,进而对上市公司质量进行重塑、优化与提升。如此一来,一些小市值、有产业整合空间的公司便格外入得公司“法眼”。

    但这也造就了“一级市场请客,二级市场埋单”的特殊现象,此类模式的快速兴起,令其受到监管注意。券商人士大多认为,这有望成为监管关注的新标靶。

    以金刚玻璃为例,2015年公司停牌期间,私募大佬罗伟广受让其9.86%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此后公司发布的重组预案,拟以14.53元每股从罗伟广等手中购买OMG新加坡100%股权,同时,拟以20.14元每股向罗伟广等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亿元用于“WIFI控制权和认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方向。

    日前,金刚玻璃重组事项未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某种程度上,这也印证“一二级市场联动”的重组之路并不如预想平坦,趋严的监管面前,同样存在折戟可能。

    “僵尸壳”与“保壳潮”

    6月17日,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从认定标准、监管配套、中介机构责任等三方面对重组上市行为提出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标准。同时要求,规范并购重组,促进估值体系修复,引导资金脱虚就实。

    市场认为,随着完善后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不排除此前广为运用的一些其他重组模式也将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部分机构人士看来,监管层对市值管理等行为的收紧,令“一二级市场联动”重组模式运作空间越来越小,这与监管层给“炒壳”降温的思路一脉相承。“PE手中握有大量资产,但这些资产中绝大多数是不符合IPO标准的,这势必促使他们走向产业并购之路,现在来看,此前多种模式或都将陷入穷途,导致‘僵尸壳’越来越多,从而带来公司保壳潮的兴起。”

    这意味着,几个人、几个项目、高杠杆就能主导整个重组游戏的时代正在过去。花样重组的套路必然举步维艰。有券商人士强调,产业就是产业,金融就是金融,金融应该支持产业发展,而不是领导产业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