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票据产业链大起底:票据套利上百亿风波(3)

    “虽然这些无良中介毕竟是少数,但从我们的经验看,这种做法并不少见。”张总告诉本报记者,一些票贩子在与银行长期打交道过程中,控制和承包了某些小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农信社的同业账户、公章等,并租给更小的票贩子使用,“资金想划给谁就划给谁,一旦做票赚不了大钱,就有可能挪用资金到风险和收益更高的领域,比如去炒股和做短拆过桥。更常见的是,他们将资金套出来对票据业务‘扩大再生产’,赚取更多的利差。”

    “对他们来说,反正钱是银行的钱。”张总感慨。

    事实上,票据案之所以今年以来频频发生,很可能与去年年中的股灾有一定的关系。虽未经监管部门证实,但已有多家媒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日曝光的广发银行9.3亿元票据案,以及年初的农业银行39亿元票据案,都是因为无良票据中介在回购到期之前将票据资金挪用至了股市。去年6月股灾前,票据市场生意极为火爆,不少资金借道票据进入市场。但在暴跌中,通过票据套利进行场外配资的风险非常大,资金链出现断裂。而银行承兑汇票期限多为半年,当到了兑付期还无法补上漏洞时,票据大案最终便浮出了水面。

    8亿本钱三个月赚了1.5亿

    票据市场之所以能吸引不少票贩子,离不开暴利的诱惑。事实上,一条鲜活而狡猾的票据产业链就藏在银行季报、年报“买入返售”科目下的枯燥数据之中。

    “2008~2010年的时候最赚钱。我一个朋友,2010年从银行套出来8亿元,三个月就赚了1.5亿元。因为那时市场参与者少,发现这个赚钱方法的人还比较少,再加上地域之间票据的利差相差很大,那时一买一卖之间赚取300~500BP的利差很正常。”张总说。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