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速度恐放缓 存技术路线之争(2)

    “在没有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其实很难说哪种技术谁优谁劣。”但上述知情人士也指出,中广核的三列能动特征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系统配置方面更加方便控制、易操作,部分理念也比较先进。

    “真正导致中核方案胜出的,是两个示范工程进展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以及中广核自身知识产权是否完全独立存疑”,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根据中核集团提供的资料,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6号机组进展顺利,而巴基斯坦卡拉奇2、3号机组的落地,进一步证明了“华龙一号”独立走出去的能力。

    批量化建设速度恐放缓

    多位业内核电人士认为,核电企业看似争技术,实则是争话语权争利益,这也涉及到国内核电发展是多元化还是统一化的范畴。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中,在满足规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两种技术理应共同存在,诸如俄罗斯这样的核电强国也同时拥有两种核电技术方案。虽然专家评审会绝大数通过了中核集团的融合方案,但投票结果是不是确定最终融合方案的决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争议。

    “融合方案本来原计划是6月底出的,现在看来可能要推到9月,如果最终出不了,国家能源局可能会从中斡旋。”一位核电央企人士对此表示。

    从华龙国际公司的注册资本和管理架构对半分来看,或许就注定了双方技术融合绝非易事。华龙国际核电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中广核和中核双方各占股50%,1:1的持股比例让业内人士一度对华龙一号能否按进度完成融合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中广核和中核一直表示希望能促进“华龙一号”在国内进行批量化建设,其中,国家能源局给宁德5、6号机组的路条就明确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其它项目如福建漳州、海南二期等也有意向按照采用华龙技术来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现如今,融合工作尚未最终完成,相关项目审批也一直停滞,这也意味着华龙一号在国内批量化建设速度进一步放缓。

    今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电力产能过剩,弃核问题逐渐突出,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台核电机组获核准,加上中英核电项目的诸多波折,持续的技术路线之争更让中国核电的进程充满诸多未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