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P2P粉饰坏账难以持续 界定标准已递交监管部门(2)

    在这位P2P机构负责人看来,当前多数P2P平台的真实坏账率在5%-10%,有些激进型平台的坏账率可能更高。这也驱使相关部门着手制定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让那些被刻意隐藏的坏账浮出水面,以便监管部门对其中坏账率较高,坏账额较大的平台采取措施防范更大的经营风险。

    但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P2P业内人士担心,一旦P2P坏账界定标准过严,反而变相加大P2P平台经营风险。

    “若P2P坏账界定标准最终要求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悉数纳入坏账标准,那么我们坏账率可能一下子跳涨至少5个百分点。”一家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的P2P平台负责人直言,目前他所在的平台将逾期180天以上的P2P贷款列入坏账范畴。

    究其原因,通常P2P贷款发生逾期一个月后,平台在多次催收无果的情况下才会启动房产处置套现流程,从房产挂牌销售到找到买家回笼资金,可能又需要数个月时间。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平台遵循P2P平台坏账新规“调高”坏账率,很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降低而出现挤兑压力。对此,叶大清认为:“其实,平台坏账率高低,与平台经营者的业务扩张策略有着很大的关联。”他强调说,不同于欧美国家P2P平台坏账压力主要源自借款人信用风险。

    国内P2P行业大部分坏账是由借款人欺诈风险产生——随着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出台,未来P2P平台风控模式将面临新的调整压力,一是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反欺诈风控体系,二是加强流动性管理,确保经营利润能覆盖一定期限的坏账额。

    转型智能投顾面临新监管压力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面世,风险备付金制度也将遭遇不小的冲击。“以往不少P2P平台都建立数额不等的风险备付金,作为刚性兑付的储备金,但现在他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果坏账额高于风险备付金,同样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引发挤兑风波。”叶大清直言。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要规避挤兑压力,P2P平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大幅增加风险备付金,但这会导致平台利润下滑,难以吸引风险资本青睐;要么剥离部分不良资产,但当前愿意接收P2P不良资产的机构并不多。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也倒逼不少P2P平台开始业务转型——借助智能投顾概念,引入基金、固定收益类资管计划、股票等不同类别资产引导投资者分散投资,以此掩盖P2P贷款业务的坏账状况。

    “这也引发新的监管难题。”有P2P平台负责人坦言,如何对这类改头换面的P2P平台坏账率进行“穿透”审核,正考验相关部门的监管智慧。

    他透露,个别转型智能投顾的P2P平台也有自己的顾虑——相关部门会不会借鉴基金子公司新的监管政策,对P2P平台主动管理型产品按3%-5%计提风险资本,这势必大幅加剧P2P平台的资金压力,倒逼P2P平台不得不放弃向智能投顾转型。

    叶大清指出,P2P向智能投顾转型,其实还面临法律风险。毕竟,国内证券法规对投顾机构有着严格界定,即投顾机构只能向投资者提供咨询建议,不能触碰投资者账户与委托理财,而部分P2P平台借智能投顾概念设计理财产品推荐给投资者,无形间已经触碰法规红线。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