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经济处于弱平衡状态 适时适度优化债务杠杆配置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存在内在的调整要求,调整过程具有长期性,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弱平衡格局。当前经济处于弱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经济增速平稳,不同部门相互平衡。

    经济处于弱平衡状态
    经济处于弱平衡状态

    201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7%,预计二季度仍可保持6.7%左右。工业生产基本平稳;金融服务业增速下降,房地产业增速有较大回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不同产业和部门内部的此消彼长保证了经济增速基本平稳。

    其次是金融与实体部门出现弱平衡格局。一是当前股价仍处于过去一年来的低点,平稳运行;二是房价在大量资金推动下快速上涨,房地产投资回升使部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三是英国脱欧之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汇储备损耗放缓;四是货币政策操作中国趋向结构性工具,自2015年9月人民银行降低利率以来,已有9个月没有降息,存款准备金率也从2016年3月调整之后一直保持稳定。

    目前,因为房地产价格上升过快,部分城市推出新的房地产限购措施,由房地产市场带动的实体经济回暖正面临回落的风险;企业债违约增加,从而导致累计新增社会融资出现回落。英国脱欧公投之后,美元升值对人民币形成新的贬值压力,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寻找新的平衡点。人民币贬值对资本流出、国内资产价格、外汇储备、进口商品价格和国内物价等宏观变量将产生一系列联动反应。

    在下半年经济有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上半年形成的弱平衡格局可能被打破,如果经济下行压力演变为现实,经济增长突破底线增长目标,供给侧改革也会受阻。因此,下半年必须根据弱平衡格局的发展状况,在狭窄的空间内将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在确保经济下行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推进供给侧改革。

    一是适时适度优化债务杠杆配置。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总债务规模和杠杆率水平并不高,在主要经济体中,债务总体水平属于中等。债务杠杆在各部门分布不均衡,政府、居民部门较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相对偏高。去杠杆的重点是要在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避免经济运行“硬着陆”的基础上,控制总债务规模和杠杆率水平过快上涨,根据我国债务杠杆分布情况,优化债务在政府、居民、企业之间的配置。

    政府和居民部门可以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部门去杠杆。政府适当地加杠杆也有助于企业的去杠杆,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区别对待企业去杠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债务期限结构、在经济周期中的阶段等,有扶有控,稳妥有序地开展去杠杆。

    二是通过多渠道建立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分担机制清理僵尸企业。调整经济结构意味着资源的再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创新分配,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当前中国经济调整面临工资刚性、债务刚性兑付、财政支出刚性三重约束,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这三重约束决定了中国清理僵尸企业、调整经济结构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支付水平,降低企业破产成本;二是中央银行、财政部、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分类处理,加大债务重组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力度,降低债务付息成本,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通过量化宽松的类似央行购债途径增加市场流动性,最大限度降低财政发债的挤出效应;三是继续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控制政府规模扩张,优化财政支出,以支定收,解决财政资金沉淀问题。

    三是积极引导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半年应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适度降低企业社会成本压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

    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民间投资的各类门槛。三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严格规范银行理财、同业、票据等表外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防止资金“脱实入虚”。四是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通过投融资方式创新推动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公募基金等与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深度融合。

    四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以更好地体现结构性政策的作用。一是扩大赤字规模,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率。二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根据经济转型的目标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民生、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三是根据公益性、收益性分类处理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置换。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保持利率位于适度的低水平,提供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通过结构性的信贷政策防止流动性过多产生资产泡沫。(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为华侨大学与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