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成市场发展趋势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确定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业内人士认为,提高“直融”比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股市发展提出的47字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接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通过拓宽投融资渠道,将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觉到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包括近期恢复IPO以及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推进注册制改革等措施在内都说明,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双创”及投资就会落在虚处。因此,发展资本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国开证券指出,从2010年的12%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20%,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以每年1.6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显示出资本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大踏步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结构调整。而自2004年以来,国家管理层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成为资本市场发展趋势所在,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应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完善退市制度,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形成包括场外、场内市场的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规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据其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将与GDP总量一样多。
不少机构判断,目前中国正迎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中国处在一个30年经济周期的拐点上,旧的经济已经永远地落幕,新经济正在萌芽。包括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诸多行业都是轻资产、高风险、高技术的行业,其发展必然需要依靠多层的资本市场。
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直接融资工具。近年来,优先股、可转债等新型融资工具不断涌现,证券监管部门也透露正在研究交易所市场永续债等创新品种,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这些都将成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利器”。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市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融资结构的优化,最重要的方式即为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供给侧管理一向强调降低企业成本,而当前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企业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创业创新型企业而言,以股权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在满足其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覆盖风险,避免经济杠杆率的高企以及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体系之内。
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市场体系的丰富发展,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持续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也成为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未来随着金融产品的丰富,监管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让事中事后监管成为监管的重心,使常态化的高压监管越来越具有威力,让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资本要素更高效、更灵活地流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