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首批10家IPO时间确定 重启新政告别新股不败(2)

    在2012年IPO关门前的几个月,随着市场转冷,发行人只求顺利上市,对于发行价的高低也不再苛求,而且按照新规询价过高会被重新询价,因此发行人对于询价机构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淡然起来,分析师在会后领到的资料袋里的礼品也从1000多元的标准下降到200元到300元左右了。

    2014年初,IPO第8次重启,按照新的规则发行价被严格限制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以内,为了顺利发行,发行人不得不剔除绝大多数的高报价,当时上市的众信旅游甚至剔除了96%的报价,加之当时监管机构严控内幕交易,一些公司的上市路演就成了走过场,发行人对着询价机构念完招股书就散会,没有问答、没有工作餐,更没有小礼品。

    “研究员自己都没法相信自己的定价能力了,当然,之前也是瞎报,现在,连瞎报都不会了。”当时有投行人士在微博上调侃道。

    2014年6月底,在几经调整之后IPO再度重启,结果随后的几批新股发行市盈率被严格限定在了23倍以内,新股定价成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询价环节形同虚设,一些发行人索性取消了新股路演。

    在不少投行人士看来,国内的新股发行市场落后于境外资本市场,除了制度上的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国内参与新股发行的各方机构市场化程度不够,补齐这一短板要远比修改《证券法》、推出注册制更为漫长。

    而从此次监管层刚刚调整后的小盘股新股发行规则看,市场化定价意图明显。一方面给予了发行人和承销商以更高的定价自主权,同时将一部分基于审慎监管要求增加规定的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比如不再将“独立性要求”和“募集资金使用”作为发行上市的门槛;而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强调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承担核查把关责任,而投资者则要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

    IPO再次重启后,健康的新股发行已露端倪。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