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产值很诱人 进入核电规模化发展时代
利好中国的核电的消息似乎停不下来,而且一个比一个大。中国的核电开始进入老牌核电国家英国、新兴核电国家阿根廷,正在考虑参股法国核能巨大阿海珐集团,而最为关键的则是,中国国内的核电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国核电即将进入一个稳定、规模化发展的时代。”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在10月30日前往国家核电调研时说,“在当前形势下……(核电)要持续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加快推动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
最新消息是,于本周召开的第二届核能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介绍,位于广西防城港和山东威海的两个核电项目将分别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上马。记者从已经公布的官方资料中发现,单单这两个项目,共4台机组,总投资就超过了600亿元。而这仅仅是中国未来发展核电的一个缩影。
走出去,3万亿产值是多大
同样在10月30日,中电联发布的《中电联发布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认为,中国有必要“增加水电和核电开工规模”。报告说,相比风电和太阳能风电,水电和核电不仅同样具有良好绿色低碳性能,还有发电成本较低和发电容量效用高的比较优势,在严格控制电源总开工规模情况下,可适度增加开工这两类项目规模,为拉动和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电力结构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保障电力中长期安全经济供应发挥作用。
核电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但核电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环境保护方面,刘宝华在5月份的第三届能源论坛上说,根据核电技术装备能力及厂址的条件,2030年中国可以支撑1.5亿到2亿千瓦的核电装机。“如实现上述目标,可以减少燃煤6亿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二氧化硫4500万吨,氮氧化合物减少排放2300万吨,有力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目标。”
而在经济方面,用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最近的话说,那就是,“如果我国能够在2030年前获得‘一带一路’沿线20%的市场份额,即约30台海外市场机组,这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产值,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全寿期将产生约3万亿产值。”
如果不出意外,中国未来至少还要上马超过30台的核电机组,将对“拉动和稳定经济增长”起着可观的效应。在出席全国政协11月3日在京召开的“优化新能源布局促进清洁能源健康发展”主题座谈会时,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建议,中国应该“坚持AP1000技术路线,加快后续项目审批”。他援用相关的统计数据说,“十三五”具备开工条件的AP1000厂址有10个,共32台,总装机容量可达4000万千瓦。这些机组可以考虑按每年5-8台的速度开工。在“十三五”期间再发放一批AP1000“路条”,为“十四五”作准备。
AP1000是中国2006年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范必建议“有序推动湖北咸宁、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等内陆核电项目,‘十三五’期间可考虑内陆核电项目零的突破”。他认为,从安全性考虑,内陆新上核电项目应选择三代AP1000或CAP1400。
而核电的规模化发展,使得中国不得不考虑建设一个巨大的核循环项目,以此来减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给安全管理带来的压力。9月23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在中核集团举行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推介会上就曾介绍,中法两国将在华合作建设一个投资总额可能高达千亿元人民币的核循环项目。
核电在中国拥有如此美好前景,以至于太多的能源巨头都纷纷表示要进入核电领域。除了目前拥有核电站建设和运营资质的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家电投集团之外,华能集团等四大发电企业和华润电力以及神华集团都有进入核电领域的打算。它们中有的已经参股了一些核电项目,甚至有做核电业主的打算。另外,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也在2015国际煤炭峰会上称,要“通过参股核电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核电牌照”。
自主技术得到国际认可
上述两个位于广西防城港和山东威海的核电项目将各自采用华龙一号机组和CAP1400机组。而这两个核电技术均属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官方资料显示,这两个核电项目均属于示范工程,它们的建设有利于中国日后对外出口华龙一号和CAP1400打下关键的基础。这两种核电技术已经被官方确认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王牌产品。
其中,华龙一号已经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英国一核电项目——布拉德韦尔B项目——拟采用中广核集团推出的华龙一号。中广核集团计划在年底在广西防城港核投入华龙一号的建设,正是为了英国日后能够采用该机组提供必要的基础。
官方资料显示,国家能源局已经在去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中广核集团的请示报告发出复函,同意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按2台机组论证,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方案。而根据第二届核能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介绍,该项目正在按照能源局、发改委、国务院要求逐级报批。
另外,华龙一号也已经踏入了有阿根廷核电市场的关键一步。2015年2月,中阿政府签订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这被认为是“华龙一号出口拉丁美洲”的一个标志。进入阿根廷核电市场的中资企业是中核集团。该集团已经在今年5月份在福建福清投入了华龙一号的建设。
而在CAP1400方面,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该技术目前正在努力争取到进入南非核电市场的“入场券”。正是为了这张入场券,CAP1400的拥有者,国家核电正在争取早在山东威海上马该机组。
“(中国)要尽快核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示范项目。”范必在上述座谈会上建议,该技术可以在“十三五”期间批量建设,同时成为“走出去”的主力机型之一。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内核电装机和在建规模迅速扩大,核电“走出去”取得初步成果。
标准化设计急需完成
但范必同时提醒,中国毕竟是核电行业的后来者,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还要看“内功”是否过硬。目前中国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降低核电“走出去”融资成本;加强核安全监管合作与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核电标准国际认可度;推进国内核电建设稳步发展;建立集中高效的核电决策体制。
范必提出的第三个“突出问题”,也是目前最备受业界的关注的。他说,核电涉及敏感技术,各国的核电发展政策不同,监管和认证体系也不一样,不同标准规范之间的互认性较差。
他建议,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与核电企业在标准制定上加强协调,全面开展我国核工业标准与美、法两国核工业标准规范的对比工作,以便在“走出去”过程中采用我国核工业标准,同时参考美法权威的第三国标准。
范必同时指出,核电堆型的标准化设计也应提上日程。目前,中国尚未对同一机型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与设计规范。核设施营运单位或工程公司在设备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不完全相同,给制造企业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带来一定困难,这对安全管理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比如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订购同样的机组部件,不同企业、不同机型的设计尺寸不同,企业每生产一件就必须重新设计、重新试验。现有的几大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分别满足不同业主、不同机型的差异性需求,制约了批量化和系列化发展。”
为此他建议,核电主管部门组织力量,一是尽早实现“华龙一号”堆型设计、施工设计、设备制造的标准化,防止出现两大公司两条“龙”。二是在充分吸收依托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固化AP1000设计,形成标准化设计方案,并在相关核电企业之间共享,为批量化发展创造条件,防止出现三个公司三个AP1000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