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境外国资已超12万亿 国企管理层腐败导致巨额损失(20)

2015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进一步“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从国内产业发展看,以高铁、核电为主的装备在国际市场具有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推动中国装备走向国际市场,优化外贸结构,既能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也对构建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贸方面一直处于顺差位置。但是,出口结构却不尽合理,出口的主力军长期停留在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中,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被贴上了低端、廉价的标签。目前,这些情况已经有所改观。据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目前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投资输出国转变。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以质优价廉的优势赢得国际认可,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自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逐渐成为海外投资的主力,这也是与其国际化进程密不可分的。那么,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带着此话题,《国资报告》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吴教授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

首先是“初步尝试”阶段,即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随着竞争实力的增强,开始自发地走出国门。但是,由于国企在资本、技术和国际管理经验缺乏等方面的原因,同时国家对国资的对外经营审批也比较严格,这一阶段企业的对外经营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吸引技术和FDI方面,国企对外投资极其有限。当然,也有一些在境外经营影响较大的案例,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首钢并购秘鲁铁矿企业,开始时争议非常大,后来随着铁矿石价格升高,目前来看,收益还可以。

上一页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