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储粮东北转圈粮曝出漏洞 小马拉大车监管很吃力(3)

    中储粮“小马拉大车”

    中储粮作为国家政策执行主体,承担着国家庞大的政策粮油收储任务,但同时背负着众多非议。

    2月9日,中储粮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储粮累计购销粮食25885万吨,累计购销油脂578万吨。其中,粮食收购总量近1.25亿吨。

    1.25亿吨是个天量的数字,按照2014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的数字计算,全国约20.59%的粮食进了中储粮管理的国家储备库。如此庞大的体量在全世界也极为罕见。

    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据中储粮企业网站显示,其直属企业库容总量为500多亿斤,折合2500多万吨,如此库容,仅相当于存储了2014年粮食收储量的零头。

    而在粮食收储上,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几乎承担了三分之一的任务量。截至2月5日,黑龙江2014年政策性粮食累计收购达到4000万吨,收购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粳稻品种收购量占全国粳稻收购量的82%,玉米收储量占东北三省一区收购总量的50%。同时,政策性粮食库存超过8000万吨。

    在此庞大收储中,水稻委托收储库点和租仓库点1052个,玉米委托收储库点和租仓库点1057个,这些都不是中储粮自有的企业。一个分公司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委托企业和租赁库点难度可想而知。

    上述接近中储粮的人士表示,对于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国储粮食,全靠中储粮一家企业来做,如同“小马拉大车”,根本承担不了如此庞大的储备任务和责任。

    中储粮方面人士表示,目前粮食收购量与对有资质的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东北地区,中央企业不够,只能委托社会企业。

    而托收储库点和租仓库点面临着各种监管风险。去年5月,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中储粮时,中储粮原政策研究室主任申雷海就表示:统贷统还风险太大,再这样下去,现有的中储粮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

    马文峰表示,这次出问题从更高层面讲,不是中储粮的问题,而是收储制度存在问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改变目前的收储制度,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并利用金融手段调节粮食价格。

    中储粮内部人士认为,托市收购政策改革还没完成,还需要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实施目标价格制度,但这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情况下,在主粮上还会继续收储,但是会面临收购量大、仓储量大的问题。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