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如何摘掉“雾都”帽子:淘汰过剩产能迫在眉睫

    两会前夕,柴静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于周六首发,引发业内热议。103分钟的视频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如何摘掉雾都帽子
    资料图

    视频通过科学家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回答了“雾霾从哪儿来”的问题: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

    柴静表示,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

    当最基本的健康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增长已经失去意义。相信每一位看完视频的人都感同身受,穹顶之下有一种喘不过气的绝望。只是,经济增长与环境真的是非此即彼吗?

    华创宏观的最新研报指出,中国的空气污染固然与快速工业化进程相关,但能源结构的不合理、能源品质的低标准才是真凶。

    要治理雾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出路。

    借鉴:伦敦如何摘掉“雾都”帽子?

    如同《穹顶之下》中展示的,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

    19世纪开始,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在部分议会议员的极力推动和促使下,英国政府才委托休·毕佛爵士撰写了空气污染调查报告。政府之后起草的法案经议会批准,于1956年出台《清洁空气法》。 伦敦治雾霾真正见效,正是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之后。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穹顶之下》片中告诉我们,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