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快的滴滴合并:或为抢在Uber之前IPO

    快的与滴滴的合并传闻消息越来越密集。我觉得抛开真假来说,合并的动力,绝对不是阿里与腾讯,而是其他资方或双方创始人。它很可能是为了抢在Uber之前冲刺IPO。

    快的滴滴合并
    快的滴滴合并

    有人说,阿里、腾讯烧钱不止,已很难承受。我觉得这话说得夸张了。它们两家现金流充沛,每年投到营销、传播上的部分,比许多互联网公司一年运营费用都高。打车软件一年烧掉的那些,它们两家还可以承受。

    但两家打车软件背后其他机构应难以承受。这行业的烧钱,跟互联网其他领域如团购领域的烧钱有所不同,这类平台缺少账期,现金交易并不在平台本身,这钱烧得很原始,每一笔都血淋淋的。

    “烧钱”不可持续的两败俱伤

    如果看不到退出希望,比如尽快IPO或者后续融资抬持有价值,阿里与腾讯之外的机构们,不可能会陪它们玩到底。

    观察一个行业是否健康、持续的方式,就是看它的言论风格:越是原始、急吼吼、粗暴、武断,大都带有不可持续的特征。用诗人希姆博尔斯卡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它们有着“发动机一般的缺憾”。

    化解这种压力的策略有多种:牺牲烧钱速度,深耕行业,讲求慢节奏。但这样它们就会失去快速规模化的机会。互联网行业充满唯快不破的疯狂,速度、流水规模、市占率掩盖着一切。

    但烧钱补贴已培养起市场依赖,让人有了麻醉感。当周围的消费者每天忙于抢红包、打车券时,一旦彻底终止,市场效应会很快下来,除了软件便利,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粘性与口碑,粗暴的行业不会有真正的品牌效应。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