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国电影看似火热 实则危机重重(5)

    7. 好莱坞在中国稳定地淘金

    去年好莱坞33部进口分账影片一共在内地市场创造了112亿票房,比前一年增长了60%,占到了总票房收入的37.8%,其中光《变形金刚4》就在中国获得19.7亿票房,成为好莱坞去年在中国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

    在今年的78.7亿元内地市场新增票房中,进口片票房达到了44.82亿,占到了56.95%。也就是说,进口片享受到了更多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在7-10亿这个票房区间内,进口影片从2013年的一部增加到了四部——分别是《星际穿越》、《X战警:逆转未来》、《猩球崛起2》以及《美国队长2》,而国产影片在2014年没有一部影片落入这个区间。(2013年有两部)

    不过这些在中国卖座的好莱坞大片在内容上也越来越雷同了,许多由独立制片公司制作的有趣电影仍因为我们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挡在国门之外。

    当我们对好莱坞大片产生审美疲劳,也意味着给更多的国产片创造出了机会和市场空间,所以那种好莱坞会在2015-2016年彻底打垮国产影片的言论也似乎想得过于简单了。

    8. 70、80、90 群体的观影错位

    尽管每一部电影都想吸引市场上所有的观影人群,但一部影片在营销时常常会首先选择一个主打的年龄群,并由这个群体辐散开来,这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的做法。

    所以你会看到许多电影给自己打个年龄化的标签,比如《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主打的都是“80后的青春”,而《小时代》明显是为90后人群定制的,当然,有一些电影,比如《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听上去就有些年代了,或许更容易吸引70后的叔叔阿姨们。

    不过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根据猫眼电影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主打“80后青春”的《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是90后最爱看的影片;80后们同样也喜欢《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这样年代设定更老的影片,而70后们在看《归来》的同时,也会去看《驯龙高手2》和《爸爸去哪儿》——大多数时候是作为陪同的角色。

    其实电影公司对于这种错位并非一无所知,在有些时候仅仅是装傻而已。比如《匆匆那年》虽然主打“80后的青春”,但却跑到了本科校园——90后们的聚集地——进行巡回宣传,也没有选择大规模地在地铁、写字楼等80后上班族最多的地点投放硬广,而是在互联网上制造热门话题;而在《智取威虎山》上映之后,陪着自己的爸妈和爷爷奶奶去看电影的80后们也不在少数。

    9. 不同地区的观众看电影的习惯还真不太一样

    不同地区的观众对于影片的口味也有所不同,《心花路放》在全国前三大票仓:北京、上海、广东都是观影人次最多的影片,而排在第二名的,则各不相同。北京是《一步之遥》,上海是《后会无期》,而广东则是由多位香港演员加盟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另外跟据猫眼电影公布的观影报告,北京地区一早去看电影的比例最高,深圳则爱赶午夜场;上海观众选座的比例高,而长沙地区一个人看电影的情况最多,被评为最寂寞的城市。

    上一页12345